[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用机制砂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051680.9 | 申请日: | 2023-0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93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 发明(设计)人: | 胡鉴;胡浩;朱永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基业长青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24/42 | 分类号: | C04B24/42;C04B24/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王艳斋 |
| 地址: | 51099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机制 砂降粘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凝土用机制砂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混凝土用机制砂降粘剂包括海泡石粉、高分子乳化剂、纤维素、无机盐、合成工艺简单、聚乙二醇、碳酰胺、温伦胶、氢氧化钠、二乙醇单异丙醇胺、二丙二醇二甲醚和多元醇的组合,所述混凝土用机制砂降粘剂在常温即可合成,进而能耗低,且原料易得无害,绿色环保,适于工业生产;同时本发明提供的混凝土用机制砂降粘剂可以解决机制砂断级配造成的混凝土状态差等问题,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包裹性和泵送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降粘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用机制砂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不论是在民建还是基建,机制砂(人工砂)替代天然砂越来越普遍,加之目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江河湖海的天然砂开采日益被禁止,使用石灰石、花岗岩的硬质岩石破碎后制成机制砂越来越多用在混凝土中。但是,机制砂带来的问题比较多,最主要的是含泥量高和含粉量高,导致使用这种机制砂生产混凝土,不论是低标C30混凝土还是高标C60以上混凝土,非常容易导致混凝土流动速度慢,粘度过大,严重影响生产应用。
针对上述这种情况,一般会采用减水剂来解决或者增加使用硅灰或者优质粉煤灰替代部分水泥,但是单纯减水剂的局限性很大,,而不论是优质粉煤灰还是硅灰,成本都不低,而且在低标混凝土中使用完全不可行。故而,需要研发一种混凝土用机制砂降粘剂,可以通过降低浆体粘度,降低砂石材料之间的内摩擦力一种机制砂混凝土粘度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04123A公开了一种机制砂混凝土粘度改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丙烯酸类单体和溶剂混合后调节pH值至6~6.8;然后加入酰胺类单体、苯乙烯单体混合加热至45~55℃,保温0.2~1时;向反应体系中加入交联剂,加热至55~80℃,再加入引发剂后反应2~8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即可。所述机制砂混凝土用粘度改性剂能有效的改善机制砂混凝土的和易性,而且对混凝土施工性能及强度无任何影响,而且制备工艺简单、原料易得。但是,该发明提供的机制砂混凝土粘度改性剂反应温度较高且反应时长较长,进而能耗较高,工艺复杂,不适合批量化使用。
因此,开发一种原料易得、制备工艺简单的混凝土用机制砂降粘剂,是本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用机制砂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混凝土用机制砂降粘剂原料易得无害,对环境友好,且制备工艺简单,对工艺温度要求不高,同时可与聚羧酸系减水剂同掺或外掺使用,操作方便。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凝土用机制砂降粘剂,所述混凝土用机制砂降粘剂按照重量份包括如下组分:
其中,所述海泡石粉可以为1重量份、2重量份、3重量份、4重量份、5重量份、6重量份或7重量份等。
所述高分子乳化剂可以为3重量份、4重量份、5重量份、6重量份或7重量份等。
所述纤维素可以为1重量份、1.5重量份、2重量份、2.5重量份、3重量份、3.5重量份、4重量份或4.5重量份等。
所述无机盐可以为2重量份、4重量份、6重量份、8重量份、10重量份、12重量份、14重量份、16重量份或18重量份等。
所述聚乙二醇可以为0.25重量份、0.3重量份、0.35重量份、0.4重量份、0.45重量份、0.5重量份、0.55重量份、0.6重量份、0.65重量份、0.7重量份或0.75重量份等。
所述碳酰胺可以为0.25重量份、0.3重量份、0.35重量份、0.4重量份、0.45重量份或0.5重量份等。
所述氢氧化钠可以为1重量份、2重量份、3重量份、4重量份、5重量份、6重量份、7重量份、8重量份或9重量份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基业长青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基业长青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516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