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丙烯发泡珠粒、制备方法及其模塑件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47743.3 | 申请日: | 2023-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206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刘缓缓;杨亮炯;曾佳;朱民;何若虚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会通轻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9/16 | 分类号: | C08J9/16;C08J9/12;C08J9/228;C08L23/14;C08L79/04;C08L71/0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权航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80 | 代理人: | 张红艳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丙烯 发泡 制备 方法 及其 模塑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丙烯发泡珠粒、制备方法及其模塑件,涉及材料技术领域,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共聚聚丙烯为载体,添加两亲性低聚物,加工造粒,得到功能母料;以共聚聚丙烯为载体,添加无机物粉末,加工造粒,得到成核剂母料;将共聚聚丙烯、功能母粒以及成核剂母料通过挤出拉条,得到聚丙烯微粒;将水、高岭土、黄油添加到搅拌桶内得到分散剂;将聚丙烯微粒投入反应釜中,添加水为发泡载体,同时添加分散剂,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加压,达到需要的压力以及温度后,泄压,得到聚丙烯发泡珠粒。本发明提供的聚丙烯发泡珠粒的制备方法,通过添加两亲性低聚物,在降低高岭土在体系中的吸附量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珠粒模塑所需的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丙烯发泡珠粒、制备方法及其模塑件。
背景技术
聚丙烯发泡塑料(EPP)是一种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釜压发泡技术,将原本密度接近1g/cm3的聚丙烯塑料,轻量化为密度仅0.02-0.2g/cm3的聚丙烯发泡材料。其材料兼具聚丙烯特有的刚性与低密度带来的便捷性,区别于常见的聚乙烯泡棉(XPE)、聚苯乙烯发泡材料(EPS)、发泡聚氨酯(EPU),EPP材料具有刚性的同时,具备更低的比重,并且兼具环保可回收、无毒的特性,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轻量化绿色材料。
目前EPP应用市场主要覆盖汽车、普通包装、电器包装、民用以及军工行业,其与一般发泡塑料的主要区别在于,EPP产品以珠粒形式进行运输,后续需要经过蒸汽模塑成型来获得需要的异形件,其特有的流动性,使得EPP材料在加工领域具备非常好的选择性与灵活性。
但是,EPP模塑成型与传统EPS材料相比,成型过程对蒸汽的消耗相当大,导致能耗高,这无形中增加了EPP的加工成本,阻碍了EPP材料的快速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EPP模塑成型过程能耗较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聚丙烯发泡珠粒的制备方法,通过引入两亲性低聚物,可以有效降低发泡后粒子表面分散剂的残留,极大的提高了产品的模塑特性,有效降低EPP产品的模塑能耗,解决了现有技术中EPP模塑成型过程能耗较高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聚丙烯发泡珠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通过双螺杆,以共聚聚丙烯为载体,添加两亲性低聚物,加工造粒,得到功能母料;
S2:通过双螺杆,以共聚聚丙烯为载体,添加无机物粉末,加工造粒,得到成核剂母料;
S3:通过单螺杆,将共聚聚丙烯、所述功能母粒以及所述成核剂母料进行分散后,通过挤出拉条,得到聚丙烯微粒;
S4:将水、高岭土、黄油添加到搅拌桶内,同时加热至60℃,待各物质充分分散后,持续搅拌,得到分散剂;
S5:将所述聚丙烯微粒投入反应釜中,添加水为发泡载体,同时添加所述分散剂,添加电解质调节釜内pH为弱碱性,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加压,达到需要的压力以及温度后,泄压,得到聚丙烯发泡珠粒。
可选地,两亲性低聚物选自丁二酸与4-羟基-2,2,6,6-四甲基-1-哌啶醇的聚合物、烷基醇酰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醇酰胺聚氧乙烯醚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步骤S2中的无机物粉末选自硼酸锌、滑石粉、碳酸钙、PTFE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无机物粉末的粒径为0.5-10μm。
可选地,所述电解质选自硫酸铝钾、硫酸铝、硫酸亚铁、氯化铁、硫酸镁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步骤S1中,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共聚聚丙烯的添加量为90份,所述两亲性低聚物的添加量为10份。
可选地,步骤S2中,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共聚聚丙烯的添加量为90份,所述无机物粉末的添加量为1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会通轻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会通轻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477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