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绝缘座耐电压击穿检测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047673.1 | 申请日: | 2023-01-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25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 发明(设计)人: | 杜玉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能塑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B25H7/04;B07C5/344;B07C5/02;B07C5/36;B07C5/38;G01R31/01;B65G47/74;B65G37/00;B65G35/00;B65G47/248 |
| 代理公司: | 宁波协众智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425 | 代理人: | 李素红 |
| 地址: | 3157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绝缘 电压 击穿 检测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绝缘座耐电压击穿检测设备,属于电子元件检测的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自动上料组件实现待检测的绝缘座的自动上料,再通过转运下料组件将待检测的绝缘座转运至击穿检测组件中,并在检测完成后再通过转运下料组件转运至收料组件中,实现了检测过程的全自动操作,减轻了劳动负担,提高了检测效率,另外,击穿检测组件既具有检测电极,还具有导电底板,可通过检测电极检测绝缘座上各相位电极之间的耐电压击穿性能,在通过检测电极和导电底板实现绝缘座上相位电极与地之间的耐电压击穿性能,实现了一台设备多种检测,从而减少了检测设备的数量,减少空间的占用,同时也降低了开发成本,利于绝缘座耐电压击穿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元件检测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绝缘座耐电压击穿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绝缘座作为电路系统中常用到的接线结构,以绝缘材料将相位电极进行包裹,实现相邻两相位电极之间以及相位电极与地的绝缘,一旦相邻两相位电极之间以及相位电极与地之间出现飞弧或电击穿后,易出现短路等问题,影响使用安全,因此,实现对绝缘座的耐电压击穿检测是很有必要的。
目前,市面上现有的绝缘座耐电压击穿的设备包括一放置座,并于放置座上设置连接有漏电检测电路的检测电极,在检测时,检测电极插入至绝缘座上的相位电极,如漏电检测电路中电流未发生变化,则绝缘座的相位电极之间未被电压击穿,绝缘性能优越,为半合格品,如漏电检测电路中电流发生变化,则绝缘座的相位电极之间被电压击穿,绝缘性能差,则为可疑品,如专利CN206594258U公开的一种绝缘靴击穿判断装置,箱体被分隔为若干置物腔,电源通过导线连接调压器,调压器接出若干的导线连接开关装置后分别进入箱体的若干置物腔内,每个置物腔内设有漏电检测导线,漏电检测导线连接电流表后与电源相接,箱体相当于上述的放置座,检测电极相当于上述的进入置物腔的导线和漏电检测导线,漏电检测电路相当于上述的电流表、电源等结构。但是,由于绝缘座上可能有多个相互隔绝的相位电极,且采用人工上下料的方式进行加工,不仅效率低,工作强度高,而且在完成相位电极之间的耐电压击穿后,还要另外转运至另一台带有检测电极和连接漏电检测电路的导电底板的设备上进行相位电极与地的耐电压击穿检测,人工件待检测的绝缘座放置于导电底板上,检测电极插入相位电极中,同样根据漏电检测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实现耐电压击穿性能的判断,以此得到合格品和可疑品。虽然能满足检测需求,但是,需要多次人工转运,效率低下,另外,每次检测过程均需要采用单一的设备进行检测,设备数量多,空间占用大,开发成本高,另外,人工在高压的检测电极处取放待检测的绝缘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不利于绝缘座耐电压击穿的快速检测。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绝缘座耐电压击穿检测设备,以在机架上设置自动上料组件、击穿检测组件、收料组件以及转运下料组件,并且转运下料组件设置于自动上料组件和击穿检测组件之间以及击穿检测组件和收料组件之间,实现将上料盘中待检测的绝缘座自动转运至击穿检测组件中进行耐电压击穿检测,并在检测完成后自动实现下料并实现分类收料,检测过程无需人工转运,工作强度小,效率高,同时也提高了安全性,另外,击穿检测组件通过设置检测电极和导电底板,能同时满足绝缘座中相位电极之间和相位电极与地之间的耐电压击穿性能,进一步提高了检测效率,实现了同一设备多种检测,避免了设备数量多、空间占用大以及开发成本高的问题,利于绝缘座耐电压击穿的快速检测。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绝缘座耐电压击穿检测设备,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
机架;
自动上料组件,自动上料组件设置于机架的一端,包括托盘和上料转移部,上料转移部包括第一上料驱动件和第二上料驱动件,第一上料驱动件和第二上料驱动件平行设置于机架上,且第一上料驱动件和第二上料驱动件上均设置有一带若干放料槽的托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能塑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能塑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476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