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振动模型箱主随动箱间的柔性连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43646.7 | 申请日: | 2023-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64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何川;耿萍;王琦;王天强;阳青成;张迎宾;姚超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7/02 | 分类号: | G01M7/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秦立飞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振动 模型 箱主随动箱间 柔性 连接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振动模型箱主随动箱间的柔性连接装置,由安装板和安装板上若干均匀布置的模块单元构成;安装板两侧边缘为夹布胶皮,用于覆盖安装板和主动箱以及随动箱之间的缝隙;夹布胶皮通过钢压板安装固定在箱体内侧。本发明可实现振动模型箱的主动箱与随动箱之间柔性连接,使其既可以传递动力,又可以有一定的活动量,实现其三向六自由度运动,同时保障模型土的密封性,使主动箱与随动箱连接成整体;可以实现振动激励传递的时延性,能够模拟再现长线性地下结构在非一致地震激励下的动力性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工程试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振动模型箱主随动箱间的柔性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抗震研究通常仅考虑一致激励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响应,只考虑地面运动随时间变化,未考虑到地面运动的空间变化。由于地质条件的差异,地震波的传播、衰减途径不同,场地不同的位置会受到不同的地震激励,即地震动存在非一致性。隧道结构埋置于土体或岩土中,结构振动台试验时不仅需要模拟结构本身外,还需要模拟结构周边地层空间关系。隧道结构在基本满足相似原理的条件下,更能真实地反映地质构造和工程结构的空间关系,更准确地分析地震波对隧道结构的影响。因此真实有效地反应非一致地震空间引起的隧道结构的应力响应差异成为了箱体试验装置设计的关键之一。
振动模型箱的主/随动箱间的柔性连接装置,能够将主动箱与随动箱连接成整体,同时可以将振动台的激振动力从主动箱传递到随动箱,可以满足模拟长大隧道非一致激励要求。
发明内容
为设计一种既可以传递动力,又可以有一定的活动量的主动箱与随动箱之间的连接件,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振动模型箱主随动箱间的柔性连接装置。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振动模型箱主随动箱间的柔性连接装置,由安装板和安装板上若干均匀布置的模块单元构成;安装板两侧边缘为夹布胶皮,用于覆盖安装板和主动箱以及随动箱之间的缝隙;夹布胶皮通过钢压板安装固定在箱体内侧。
进一步的,模块单元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刚性,其伸缩量、力值、刚性根据试验要求进行专门设计。
进一步的,模块单元之间预留满足活动伸缩量的空间。
进一步的,夹布胶皮为内部有尼龙线的胶皮。
进一步的,钢压板使用螺栓连接固定。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本发明的柔性连接装置不干涉振动台对主动箱的振动,同时又能让主动箱的振动传递给随动箱,使振动激励传递具有时延性,更加真实的再现长线性地下结构在非一致地震激励下的动力性态。本发明使主/随动箱实现三向六自由度的运动,以研究土层与地下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机理及地下结构在土体非线性发展下的地震反应规律。本发明实现主动箱的振动向随动箱的传递,实施简单,性能可靠,整体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柔性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柔性连接装置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柔性连接装置安装效果图(图中A为侧面柔性连接,B为底部柔性连接)。
图中:1-主动箱、2-随动箱、3-模块单元、4-钢压板、5-夹布胶皮、6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振动模型箱主随动箱间的柔性连接装置如图1所示,由安装板6和安装板6上若干均匀布置的模块单元3构成。
模块单元3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刚性,其伸缩量、力值、刚性根据试验要求进行专门设计。模块单元3之间预留满足活动伸缩量的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436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大芯径的玻璃光纤以及制作方法
- 下一篇:通过以水平旋转运动移动束的点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