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发电厂的节能环保型脱硫脱硝脱汞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38725.9 | 申请日: | 2023-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36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栗博;孙昕;刘玉坤;韩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科润宇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B01D53/78;B01D53/79;B01D53/76;B01D53/56;B01D53/50;B01D53/6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毛燕生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发电厂 节能 环保 脱硫 脱硝脱汞 装置 方法 | ||
一种用于发电厂的节能环保型脱硫脱硝脱汞装置及方法,属于烟气净化技术领域。塔体顶部连接旋转填充床净化单元,塔体底部连接有湿法洗涤净化单元,本发明利用气相氧化剂(Osubgt;2/subgt;、Osubgt;3/subgt;、Clsubgt;2/subgt;、ClOsubgt;2/subgt;等)将不易被湿法工艺脱除的NO、Hgsupgt;0/supgt;氧化成NOsubgt;2/subgt;、Nsubgt;2/subgt;Osubgt;3/subgt;、Hgsupgt;2+/supgt;等易溶于水的组分,通过设置中心导管在一个塔体中集成旋转填充床净化单元、湿式洗涤净化单元,满足在一个设备中同时完成脱硫、脱硝、脱汞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发电厂的节能环保型脱硫脱硝脱汞装置及方法,属于烟气净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中东部地区提出特别排放限值,即烟尘排放浓度不得高于20mg/m3、SO2排放浓度不得高于50mg/m3、NOx排放浓度不得高于100mg/m3。具备改造条件的所有燃煤电厂力争实现超低排放,在基准含氧量6%条件下,烟尘、SO2、NOx的排放浓度依次不高于10mg/m3、35mg/m3、50mg/m3。在此背景下,大多数发电厂采用单独的除尘系统、脱硫系统、脱氮系统进行串联的分级治理工艺,虽然可以有效地满足污染物超低排放的要求,但普遍存在占地面积大、建设和运行费用高、系统运行复杂等不足,已建工程预留场地不足,则难以实现。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发电厂的节能环保型脱硫脱硝脱汞装置及方法。
一种用于发电厂的节能环保型脱硫脱硝脱汞装置,塔体顶部连接旋转填充床净化单元,塔体底部连接有湿法洗涤净化单元,旋转填充床净化单元包括上盖、底板及转子组件,底板与上盖连接,转子组件安装在底板的型腔中,上盖顶部中心连接变频动力装置,变频动力装置与转子组件连接,驱动转子组件旋转,转子组件包括外侧壁、内侧壁、上壁板、下壁板及填料,下壁板有中孔,下壁板的外沿连接外侧壁,下壁板的中孔连接内侧壁,外侧壁的顶部连接上壁板,填料填装在外侧壁的内侧,内侧壁的型腔中连接第一气体出口,上盖顶部靠近边缘处连接第一气体入口,第一气体入口连接氧化气体入口,底板中心连接第一气体出口,第一气体出口与内侧壁之间连接动密封,底板外侧边缘处连接第一液体出口,第一气体出口内连接第一液体入口组件,第一液体入口组件包括入口管、上升管、出口管及布料喷嘴,入口管一端与上升管连接,入口管的另一端从转子组件的下方穿过第一气体出口管道的管壁和底板的侧壁后作为第一液体入口,上升管的另一端与出口管的一端连接,出口管的另一端与布料喷嘴连接,湿法净化洗涤单元包括壳体、第二气体入口、传质增强装置、循环液喷淋层、除雾器、第二气体出口、第二液体入口、循环液出口及循环泵,塔体的内腔连接传质增强装置及循环液喷淋层,壳体的内腔含有循环液,中心导管的入口与第一气体出口管道连接,中心导管的出口自上而下依次穿过除雾器、循环液喷淋层与第二气体入口连接,第二气体入口位于传质增强装置的中心,第一液体出口与第二液体入口相连,循环液出口与循环泵的入口连接,循环泵的出口与循环液喷淋层的入口连接。
一种用于发电厂的节能环保型脱硫脱硝脱汞方法,含有以下步骤:烟气首先进入第一气体入口,O3从氧化气体入口进入第一气体入口,与其中的烟气进行混合,使烟气中的NO和Hg0氧化,形成易溶于水的NO2、N2O3、Hg2+。
随后烟气进入旋转填充床净化单元中,在气体压力(负压)的推动下,经由转子组件的外侧壁进入填料中,沿着填料的径向流动,逐步流经填料,与其中的NaOH溶液逆流接触,完成初次烟气净化,并最终从第一气体出口离开旋转填充床净化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科润宇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科润宇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387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