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鼻腔分泌物采集装置及采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38054.6 | 申请日: | 2023-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19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侯艺琳;文卫平;韦屹;陈昌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0/00 | 分类号: | A61B10/00;B01D36/04;B01D35/1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王娇 |
地址: | 51008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鼻腔 分泌物 采集 装置 采样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人体分泌物采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鼻腔分泌物采集装置及采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骨架、连接环、手柄与吸附套,吸附骨架的后端通过连接环与手柄的前端连接,吸附套从前至后套设于吸附骨架外,吸附套的材质为无纺聚酯纤维,采用该材质的吸附套,不仅吸附性强,还不会伤害到鼻粘膜,并且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只需要将装有吸附套的吸附骨架部分插入鼻腔即可对分泌物进行收集,使用方便;除此之外,使用该装置采样后,无需额外添加稀释液或缓冲液即可直接进行离心操作,并且鼻腔分泌物的检测值浓度普遍更高,因此能够充分反应鼻腔分泌物的真实状况,根据样品得到的数据也更加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体分泌物采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鼻腔分泌物采集装置及采样方法。
背景技术
鼻炎,是一种具有复杂和多因素发病机制的上呼吸道疾病,临床表现具有很大的异质性,对鼻腔分泌物进行分析是了解鼻炎的重要途径,通过探索鼻腔分泌物的蛋白质组成有助于识别鼻粘膜炎症微环境对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以及代谢途径的调节,进而了解鼻炎潜在生物学过程和新型生物标记物识别。
目前,一般使用聚氨酯材质的膨胀海绵采集鼻腔分泌物,其作用是吸取鼻粘膜表面的粘性分泌物,但是由于膨胀海绵的尺寸会因吸取分泌物变大,对于严重的鼻息肉和鼻中隔偏曲患者可能并不适用;另外从鼻腔取出吸取分泌物后的膨胀海绵需要额外的生理盐水浸泡使其充分膨胀再经过离心操作才能使液体充分甩脱,但同时蛋白质浓度也会因为生理盐水的浸泡而成倍比得稀释,每例膨胀海绵吸取的分泌物原始量不同导致加入同等体积生理盐水稀释后的稀释比例差异性很大,数据稳定性差,因此无法最终准确定量;
除此之外,膨胀海绵在吸收鼻腔分泌物和生理盐水后,由于本身的材质和客观体积因素等限制,在离心后,膨胀海绵自身就会残留很多分泌物,导致收集的样本量变少,并且由于多数鼻炎患者鼻粘膜处于炎症状态,上皮屏障较薄弱,在将吸收鼻腔分泌物后的膨胀海绵从鼻腔取出的过程中,粘膜、血管容易受损从而导致血液污染分泌物样品,进而影响到下游检测或实验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鼻腔分泌物采集装置及采样方法,其不仅能够保证采集的样品数据准确,并且使用方便,不会对鼻腔造成损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鼻腔分泌物采集装置,包括:吸附骨架、连接环、手柄与吸附套,所述吸附骨架的后端通过所述连接环与所述手柄的前端连接,所述吸附骨架用于插入鼻腔内且能够随所述鼻腔的形状发生弹性弯曲变形以贴合所述鼻腔,所述吸附套呈一端开口的袋状,所述吸附套从前至后套设于所述吸附骨架外,且所述吸附套上沿其开口处具有连接位,所述连接位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连接环上,所述吸附套的材质为无纺聚酯纤维。
优选的,所述吸附骨架的材质为热塑性聚氨酯材质,这种弹性材质能够对不同类型的鼻腔结构进行贴合,适应如鼻中隔偏曲、具有鼻腔新生物以及鼻甲反向等类型的鼻腔结构,还能够移动到总鼻道、中鼻道、嗅区、窦口鼻道复合体等指定的鼻腔内部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吸附骨架呈扁平状的网状镂空结构,通过将所述吸附骨架设置为网状镂空结构,不仅能够减轻重量,还能够更好的将所述吸附套贴合在所述吸附骨架上。
优选的,所述吸附骨架从两端向中间宽度逐渐增大,且所述吸附骨架的外沿轮廓由多个弧形结构依次平滑过渡相连,通过这样设计能够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因用力过度而对鼻粘膜造成机械性损伤。
优选的,所述连接环的外周面上设有两个安装块,两个所述安装块呈相背设置,所述连接位为开设于所述吸附套上的两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套设于所述安装块上,通过所述安装块能够更好的固定所述吸附套。
优选的,所述安装块到所述吸附骨架的前端的距离M为35mm-45mm,当所述吸附套插入至鼻腔后,如进一步深入则所述安装块会卡在鼻孔处,进而避免对鼻腔造成伤害,并且35mm-45mm的距离范围能够同时适用于儿童与成人。
优选的,所述手柄的外表面设有防滑凸点,能够避免在操作时出现滑脱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380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