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芪白粉病的防治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037143.9 | 申请日: | 2023-0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18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 发明(设计)人: | 漆永红;苏加强;李青青;刘慧;郭致杰;李雪萍;曹素芳;蒋晶晶;陈爱昌;徐美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G13/00 | 分类号: | A01G13/00;A01C21/00;A01N43/80;A01N65/00;A01P3/00;C05F11/08 |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刘金明 |
| 地址: | 73007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芪 白粉病 防治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芪白粉病的防治方法,属于植物保护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芪白粉病的防治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在黄芪生长期,每隔15‑20天施入微生物菌肥;在出现白粉病症状时,喷施黄芪用药剂,所述黄芪用药剂由菌渣提取物、恶霉灵组成;菌渣提取物与恶霉灵的质量比为2‑3:1。通过本发明的防治方法,提高了对黄芪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保护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黄芪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黄芪是豆科黄耆属植物。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羽状复叶有13-27片小叶,长5-10厘米。总状花序稍密,有10-20朵花;总花梗与叶近等长或较长,至果期显著伸长。荚果薄膜质,稍膨胀,半椭圆形,果颈超出萼外;种子3-8颗。花期6-8月,果期7-9月。黄芪根可以入药,味甘,性微温,具补气固表、利尿、强心、降压、抗菌、托毒、排脓、生肌、加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止汗和类性激素的功效,治表虚自汗、气虚内伤、脾虚泄泻、浮肿及痈疽等。黄芪在整个生长期受白粉病的危害相当严重,直接影响产量及品质。
黄芪白粉病是由白粉菌属豌豆白粉菌侵染而致病的,闭囊壳球形或扁球形,黑褐色,闭囊壳内有数个子囊,子囊椭圆形、倒卵形,无色,有短柄。黄芪白粉病不仅危害叶片,也危害花蕊、荚果、茎秆等部位,初期在叶片、嫩茎和荚果表面产生白色近圆形的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蔓延,布满全叶及荚果等部位,整片叶子及荚果被白色粉状物(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所覆盖。发病后期,白粉呈灰白色,叶片枯黄,病叶上出现许多小黑点。严重时造成早期落叶或整株枯萎,茎杆受害症状与叶片相似。黄芪白粉病菌孢子萌发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30℃,一年生黄芪田6月中旬开始发病,8-9月份病情严重。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孢子萌发和浸染,而干燥的气候又有利于分生孢子传播蔓延。
黄芪白粉病发生以后,由于防治用药次数过多,大面积、高剂量、长期使用单一药剂容易使病原菌对药剂产生抗药性,短期内对于黄芪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迅速下降。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芪白粉病的防治方法,提高了对黄芪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芪白粉病的防治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在黄芪生长期,每隔15-20天施入微生物菌肥;
在出现白粉病症状时,喷施黄芪用药剂,所述黄芪用药剂由菌渣提取物、恶霉灵组成;菌渣提取物与恶霉灵的质量比为2-3:1。
优选的,黄芪用药剂在喷施时,黄芪用药剂与水的比例为0.5-1g:1000ml。
优选的,菌渣提取物按照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菌渣烘干后,进行粉碎过筛,加入水搅拌均匀后,调节pH为4-5,然后进行微波辅助提取,提取完成得到提取液,提取液离心处理得到的上清液进行浓缩、醇沉,干燥得到菌渣提取物。
优选的,菌渣为杏鲍菇菌渣、香菇菌渣、金针菇菌渣中的一种或两种。
优选的,微波功率为400-700W、微波时间为0.5-2h,提取温度为50-70℃,菌渣和水的比例为1g:30-50ml。
优选的,醇沉处理是向浓缩液中加入4-6倍量的无水乙醇,4-5℃下放置10-12h,离心得到沉淀物。
优选的,微生物菌肥为枯草芽孢杆菌菌肥。
优选的,枯草芽孢杆菌菌肥的施入量为4-6kg/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371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