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电控制方法和充电桩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034421.5 | 申请日: | 2023-0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917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 发明(设计)人: | 贺虹;白健;肖胜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53/60 | 分类号: | B60L53/60;B60L53/65;B60L53/66;B60L53/10;B60L53/31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娜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和充电桩,其中,方法包括:在检测到充电桩与车辆进行充电连接后,向车辆发送第一CP信号;接收车辆反馈的第二CP信号,并根据第二CP信号获取车辆的鉴权结果,其中,第二CP信号由车辆根据车辆识别码生成;根据车辆的鉴权结果控制充电桩输出相应的充电CP信号。由此,在充电桩和车辆进行充电连接后,即可快速实现充电桩与车辆之间的信息交互及鉴权,使充电桩可以根据车辆的鉴权结果输出相应的充电CP信号,从而简化车辆鉴权过程,提高车辆充电效率,且减少用户操作,优化用户进行车辆充电的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和一种充电桩。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过程中,在对车辆的充电设备使用权限进行鉴定时,通常采用刷卡鉴权方式或者APP扫码鉴权方式。
然而,相关技术的问题在于,用户每次在使用充电设备进行车辆充电时,均需要用户进行刷卡操作或者扫码操作,使得充电桩与车辆之间的信息交互和车辆鉴权较慢,造成车辆充电效率较低,且用户操作繁琐,导致用户进行车辆充电的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能够在充电桩和车辆进行充电相连后,即可快速实现充电桩与车辆之间的信息交互及鉴权,使充电桩可以根据车辆的鉴权结果输出相应的充电CP信号,从而简化车辆鉴权过程,提高车辆充电效率,且减少用户操作,优化用户进行车辆充电的体验。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充电桩。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其中,包括:在检测到充电桩与车辆进行充电相连后,向所述车辆发送第一CP信号;接收所述车辆反馈的第二CP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二CP信号获取所述车辆的鉴权结果,其中,所述第二CP信号由所述车辆根据车辆识别码生成;根据所述车辆的鉴权结果控制所述充电桩输出相应的充电CP信号。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控制方法,在检测到充电桩与车辆进行充电连接后,向车辆发送第一CP信号,进而,接收车辆反馈的第二CP信号,并根据第二CP信号获取车辆的鉴权结果,其中,第二CP信号由车辆根据车辆识别码生成,以及,根据车辆的鉴权结果控制充电桩输出相应的充电CP信号。由此,在充电桩和车辆进行充电连接后,即可快速实现充电桩与车辆之间的信息交互及鉴权,使充电桩可以根据车辆的鉴权结果输出相应的充电CP信号,从而简化车辆鉴权过程,提高车辆充电效率,且减少用户操作,优化用户进行车辆充电的体验。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充电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接收所述车辆反馈的第二CP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车辆反馈的握手信号;根据所述握手信号控制所述充电桩停止输出所述第一CP信号,并等待接收所述车辆反馈的第二CP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若等待第一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车辆反馈的第二CP信号,则控制所述充电桩输出占空比为100%的充电CP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CP信号包括多组PWM波信号,在根据所述第二CP信号获取所述车辆的鉴权结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多组波信号确定所述第二CP信号的有效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多组PWM波信号确定所述第二CP信号的有效性,包括:判断所述多组PWM波信号中的每组PWM波信号是否一致;若所述多组PWM波信号中的每组PWM波信号一致,则确定所述第二CP信号有效,并根据所述第二CP信号获取所述车辆的鉴权结果;若所述多组PWM波信号中的每组PWM波信号不一致,则确定所述第二CP信号无效,并控制所述充电桩输出占空比为100%的充电CP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344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强降粘防蜡增油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防夹沫综合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