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伤口细菌原位监测的柔性智能贴片及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310030214.2 申请日: 2023-01-10
公开(公告)号: CN116138736A 公开(公告)日: 2023-05-23
发明(设计)人: 刘清君;施政涵;卢妍利;代超博;李鑫;吴越;张芬妮;吕静江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大学
主分类号: A61B5/00 分类号: A61B5/00;G01N27/48;G01N27/327;G01N27/30;G01N33/573;G01N33/53;A61F13/02;A61F13/00;H04B5/00
代理公司: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代理人: 邱启旺
地址: 310058 浙江***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伤口 细菌 原位 监测 柔性 智能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伤口细菌原位监测的柔性智能贴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封装粘附层(1)、控制电路(2)、电极阵列(3)、伤口渗出液吸收层(4);

所述控制电路(2)包括电路基底(21)、近场通讯线圈(22)、近场通讯芯片(23)、数字/模拟转换模块(24)、模拟/数字转换模块(25)、单片机最小系统(26)、第一恒电势仪模块(27)、第二恒电势仪模块(28)和电极阵列组装区(29);

所述电极阵列(3)包括第一对电极(31)、第一工作电极(32)、第二对电极(33)、参比电极(34)、第二工作电极(35)、电极阵列封装(36)、蛇形连接导线(37)、电极阵列基底(38)和电极阵列连接焊盘(39);所述第一对电极(31)、第一工作电极(32)和参比电极(34)组成金葡菌转肽酶传感电极;所述第二对电极(33)、第二工作电极(35)和参比电极(34)组成绿脓菌素传感电极;

所述控制电路(2)和电极阵列(3)通过电极阵列连接焊盘(39)实现电气连接,形成组合的平面结构,被共同嵌入在封装粘附层(1)中;

所述伤口渗出液吸收层(4)固定在电极阵列(3)的电极阵列封装(36)的下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伤口细菌原位监测的柔性智能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场通讯线圈(22)的共振频率为13.56±2.00MHz,通过在电磁场下的电感耦合,能量从具有近场通讯功能的移动终端无线传输到贴片的近场通讯线圈(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伤口细菌原位监测的柔性智能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电极(31)、第二对电极(33)均包含相同的三层材料,其中,第一层是聚酰亚胺,第二层是导电铜,第三层是导电碳油墨;

所述参比电极(34)包含三层材料,其中,第一层是聚酰亚胺,第二层是导电铜,第三层是银/氯化银导电油墨;

所述第一工作电极(32)包含六层材料,其中,第一层是聚酰亚胺,第二层是导电铜,第三层是第一碳基底层(321),第四层是第一MXene修饰层(322),第五层是纳米金颗粒修饰层(323),第六层是多肽修饰层(324);

所述第二工作电极(35)包含四层材料,其中,第一层是聚酰亚胺,第二层是导电铜,第三层是第二碳基底层(351),第四层是第二MXene修饰层(35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伤口细菌原位监测的柔性智能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MXene修饰层(322)采用单层的Ti3AlC2 MXene通过滴涂法制作,即把浓度为0.15mg/ml的5μL Ti3AlC2 MXene水溶液滴于工作电极上,在80℃的烘箱中干燥5分钟去除水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伤口细菌原位监测的柔性智能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金颗粒修饰层(323)采用MXene在氯金酸溶液中自还原的方法进行纳米金颗粒的沉积,即把浓度为0.1%的100μL氯金酸水溶液滴在制作完成的第一MXene修饰层(322)表面,5分钟后用去离子水轻轻冲洗表面,完成纳米金颗粒的沉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伤口细菌原位监测的柔性智能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肽修饰层(324)通过合成特异性多肽以及金硫键的自组装制作;其中,所述特异性多肽的序列为“二茂铁乙酸-亮氨酸-脯氨酸-谷氨酸-苏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采用固相合成法合成,每个分子之间通过酰胺键连接;将100μL含有5mM的三-(2-甲酰乙基)膦盐酸盐的浓度为0.1mg/mL的特异性多肽溶液滴在制作完成的纳米金颗粒修饰层(323)表面,在4℃环境下避光孵育12小时,使得特异性多肽通过金硫键连接在纳米金颗粒上,孵育结束后,用去离子水轻轻冲洗电极表面;将100μL的浓度为1mM的6-巯基-1-己醇溶液滴加在电极表面,在4℃环境下避光孵育1小时,连接其他未与特异性多肽结合的纳米金颗粒,孵育结束后,用去离子水轻轻冲洗电极表面,完成多肽修饰层(324)的制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3021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