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STAT1抑制剂在制备B细胞淋巴癌放射增敏药物中的应用及该药物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310027329.6 申请日: 2023-01-09
公开(公告)号: CN116251188A 公开(公告)日: 2023-06-13
发明(设计)人: 刘四红;伍勇;龙清钦;陶慧敏;汪佩佩;刘颖;吴碧雯;朱清红;李加俊 申请(专利权)人: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消化疾病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一人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主分类号: A61K45/00 分类号: A61K45/00;A61K31/7076;A61P35/00
代理公司: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代理人: 胡静
地址: 510180 ***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stat1 抑制剂 制备 细胞 淋巴癌 放射 药物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STAT1抑制剂在制备B细胞淋巴癌放射增敏药物中的应用及该药物,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将STAT1抑制剂应用于制备铁死亡诱导剂或制备B细胞淋巴癌放射治疗增敏药物,STAT1抑制剂为氟达拉滨,发现氟达拉滨联合放射治疗手段用于B细胞淋巴癌的治疗相比于单治疗方案具有显著的成效。铁死亡抑制剂Liproxstatin‑1削弱了氟达拉滨、放射治疗、氟达拉滨联合放疗对Raji细胞异种移植瘤生长的抑制,证实了氟达拉滨至少部分通过铁死亡途径促进放射治疗诱导B细胞淋巴瘤的死亡,表明氟达拉滨增强了放射治疗诱导的铁死亡效应,说明氟达拉滨对B细胞淋巴瘤具有放射增敏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尤其涉及STAT1抑制剂在制备B细胞淋巴癌放射增敏药物中的应用及该药物。

背景技术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占所有肿瘤类型的2.8%,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B细胞淋巴瘤(B cell lymphoma,BCL)约占病例的80%。目前对B细胞淋巴瘤(Bcell lymphoma,BCL)的治疗包括化疗、放射治疗和免疫治疗等。然而B细胞淋巴瘤(B celllymphoma,BCL)通常在治疗早期复发,需要探究如何更好地从机制上抑制肿瘤的生长,阻止肿瘤再生长,减少肿瘤复发的风险。电离辐射杀伤细胞的主要机制是通过DNA损伤,因此相当多研究解释诱导抗辐射的分子机制在很大程度上集中在DNA修复上,确定DNA修复发生发展主要的调节器,找到信号通路的有希望的靶点,但是目前暂时没有成功转化为临床上的放疗靶点。

细胞死亡包含多种形式(铁死亡、凋亡、自噬、坏死等),据报道B细胞淋巴瘤(BCL)易引起铁死亡,与细胞凋亡不同的是,铁死亡是一种由脂质过氧化而导致的细胞铁依赖性死亡,GPX4是一种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是铁死亡关键限速酶。利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将脂质氢过氧化物转化为脂质醇,从而减轻脂质过氧化,抑制铁死亡。相应的,使用相关药物促进或者抑制铁死亡关键酶的活性,可以改变铁死亡的比例。相关研究表明铁死亡诱导剂对肿瘤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增强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与细胞凋亡相似的是,铁死亡的失活和细胞凋亡的失活,都将有利于肿瘤细胞的发展,因此诱导铁死亡已经成为一种潜在的治疗癌症的方式。

放疗是B细胞淋巴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研究表明放射治疗可以引起细胞铁死亡,放射反应至少通过两种平行途径诱导铁死亡的脂质过氧化,比如,产生过量的活性氧(ROS)来诱导脂质过氧化、导致谷胱甘肽耗竭,削弱GPX4介导的铁死亡防御,并进一步促进铁死亡以及介导SLC7A11抑制,通过减少胱氨酸摄取和谷胱甘肽合成而触发铁死亡。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效果,人们一直在寻找联合治疗策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STAT1抑制剂在制备B细胞淋巴癌放射增敏药物中的应用及该药物,以提供B细胞淋巴癌的最佳治疗技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目的之一提供了STAT1抑制剂在制备铁死亡诱导剂中的应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STAT1抑制剂为氟达拉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目的之二提供了一种铁死亡诱导剂,包括STAT1抑制剂。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STAT1抑制剂为氟达拉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目的之三提供了STAT1抑制剂在制备B细胞淋巴癌放射治疗增敏药物中的应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STAT1抑制剂为氟达拉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目的之四提供了一种B细胞淋巴癌放射治疗增敏药物,包括STAT1抑制剂。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STAT1抑制剂为氟达拉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目的之五提供了放射治疗增敏药物在制备治疗B细胞淋巴癌药物中的应用,所述放射治疗增敏药物为STAT1抑制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消化疾病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一人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未经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消化疾病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一人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273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