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前部构造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26814.1 | 申请日: | 2023-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53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南部雅贵;近藤武宏;安在博之;姉川将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B62D21/00;B62D25/08;B60G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周丽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前部 构造 | ||
本发明提供能够在下构件及上构件的连结部位适当地承受前碰撞载荷的车身前部构造。车身前部构造(1)包括:下构件,其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并随着趋向后方而朝向上方;上构件(7),其从下构件的后端部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下构件及上构件以多个面相互连结,下构件及上构件(7)的各面的连结部位(B1、B2、B3)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偏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身前部构造。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从为了抑制自然灾害而改善地球环境的观点出发,要求汽车的燃耗改善。另一方面,要求维持或提高车辆的碰撞安全性。为了满足这些要求,高强度且轻量的车身构造的开发发展。对于车辆用构造部件、即形成车身骨架的框架,为了在维持现有的碰撞性能的同时实现车身构造的轻量化,形成框架的钢板的高强度化及薄壁化发展。作为车身前部构造,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包括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并随着趋向后方而朝向上方的下构件和与所述下构件的后端部连结并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上构件的构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935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该构造中,在车辆的碰撞时,前碰撞载荷的一部分从下构件向上构件传递。在此,在下构件及上构件的连结部位有载荷局部集中的情况下,存在在所述连结部位发生断裂的可能。
本发明是鉴于前述问题提出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在下构件及上构件的连结部位适当地承受前碰撞载荷的车身前部构造。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前述课题,本发明的车身前部构造的特征在于,包括:下构件,其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并随着趋向后方而朝向上方;以及上构件,其从所述下构件的后端部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前侧车架的前端部及所述下构件的前端部相互连结,所述下构件及所述上构件以多个面相互连结,所述下构件及所述上构件的各面的连结部位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偏移。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下构件及上构件的连结部位适当地承受前碰撞载荷。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构造的侧视图。
图2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构造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是从车宽方向外侧观察下构件及上构件的连结部位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4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是从上侧观察下构件及上构件的连结部位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5是图1的V-V线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车身前部构造
2 保险杠横梁
3 伸出部
4 托架
5 前侧车架
6 下构件
6F 下构件前部
6R 下构件后部
7 上构件
8 减震器座
9 减震器壳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268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多肽制剂及其治疗用途
- 下一篇:一种水声换能器的压电敏感元件及其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