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寒地区的水土保持及复绿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22522.0 | 申请日: | 2023-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145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潘祥;李艳哲;夏熹微;王俊;余文志;李鑫;张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0/00 | 分类号: | A01G20/00;A01G20/18;A01B79/02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何伟 |
地址: | 43005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寒 地区 水土保持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寒地区的水土保持及复绿方法,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在场地施工前将草皮及表土收集并处理,待上述场地施工结束后将处理后的表土重新铺设在上述场地内,并将上述草皮经过养护处理后重新铺植在上述表土上;采用生态混凝土将上述场地的草皮层、表土层、基底层连为整体以形成水土保持层;选择多种特定的植物品种的苗木,配置种植在上述水土保持层上。通过将原场地上的草皮和表土进行收集并在养护后,待场地修复时重新铺植,不仅解决了草皮铺植数量不够、成活率低的问题,且降低物种入侵风险;通过采用生态混凝土将上述场地的草皮层、表土层、基底层连为整体以形成水土保持层,使得场地的抗冲刷性能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寒地区的水土保持及复绿方法。
背景技术
工程水土流失指工程建设扰动地表、破坏植被,在降雨或上方汇水驱动下导致土壤、砂砾等侵蚀物质被剥离、搬运,最终流出项目建设区范围。
与传统水土流失相比,工程水土流失具以下特性;①、跨区域范围大(尤其是线型工程),水土流失类型多样,例如面蚀、沟蚀、重力侵蚀等,易形成“面蚀→沟蚀→重力侵蚀”的侵蚀链;②、侵蚀模数大,施工期甚至高达几万t/(km2·a),远超过极强烈侵蚀强度标准,且不同施工区域差异显著;③、弃土弃渣量大,地质灾害频发;④、人为活动影响大。
尤其在高寒地区,生态环境本就脆弱容易遭到破坏,由于经济发展需求,在高寒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时,对土壤和植被造成了直接破坏,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遭受认为破坏很难再次恢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寒地区的水土保持及复绿方法,以解决高寒地区工程施工后,水土保持施工难度大、植物不易存活的问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申请提供一种高寒地区的水土保持及复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场地施工前将草皮及表土收集并处理,待上述场地施工结束后将处理后的表土重新铺设在上述场地内,并将上述草皮经过养护处理后重新铺植在上述表土上;
采用生态混凝土将上述场地的草皮层、表土层、基底层连为整体以形成水土保持层;
选择多种特定的植物品种的苗木,配置种植在上述水土保持层上。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场地施工前将草皮及表土收集并处理,包括:
将上述场地的原有草皮剥离;
设置高原草皮存放区对剥离的草皮进行存放,并用密目网覆盖后在上述草皮的上压重,定期对上述草皮洒水养护;
对上述场地分区域清表,并将上述表土进行剥离收集后与上述草皮分开存放。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选择多种特定的植物品种的苗木,配置种植在上述场地内后,需对上述苗木采取保湿保温措施。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对上述苗木采取保湿保温措施,包括:
植苗后就地选取直径-厘米的石块,以上述苗木为中心覆盖在锅底状的全穴面上;
用无色透明膜覆盖在上述穴面上,并在膜上点状打孔若干个,便于雨水渗入穴内;
用杂草、麦秆、树叶等覆盖在上述苗木周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待多种特定的植物品种的苗木配置种植在上述场地内后,对上述场地进行原位识别并建立三维模型,实时监测上述水土保持层的位移情况。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实时监测上述水土保持层的位移情况,包括,在上述场地的设定区域布设表面变形测点,以边角交会法观测上述水土保持层表面测点的位移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225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材料增材制造设备
- 下一篇:一种益生菌固体粉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