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视角视觉检测的集卡防吊起自动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22167.7 | 申请日: | 2023-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920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叶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V20/52 | 分类号: | G06V20/52;G06V10/764;G06V10/766;G06V10/82;G06T7/246;G06N3/045;G06N3/046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律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290 | 代理人: | 范艳静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视角 视觉 检测 集卡防 吊起 自动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多视角视觉检测的集卡防吊起自动识别方法,包括步骤:对每个集卡作业位布置了四个视角的摄像头;使用视觉检测模型对每一帧图像中的锁头、车轮、车牌进行目标检测;获取每一帧图像中的锁头、车轮、车牌的位置和大小;根据每一帧目标检测框的结果,进行目标判断和跟踪;基于目标跟踪获取检测框的偏移量,判断目标是否异常移动;综合目标判断和移动判断结果,判断是否出现异常吊起。该方法具有成本较低、识别率较高、不需要人工确认等优点,对集卡防吊起识别任务的推进有着极大的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视觉、目标识别、自动化港口、系统安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港口集装箱装卸货作业过程中,“提箱”是一个重要的生产环节,也是生产安全事故易发的环节。“提箱”指集卡载有集装箱静止于吊具之下,操作人员按规定将集装箱与车体进行解锁后,吊具将集装箱从集卡平板上提起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失误或者机械故障等原因,可能会发生集装箱和车体无法完全分离的现象,从而导致吊具上升时将集装箱和车体一同提起,从而造成极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对于提箱阶段的“防吊起”检测,一直以来是港口集卡作业的重要安全确认环节。
当前,通常采用人工确认的方式来进行“防吊起”的安全识别。在提箱阶段,需要人工确认“箱子与集卡是否完全分离”,防止出现未分离的情况导致吊具将集卡一同吊起。然而,人工确认有着成本较高、速度较慢等缺点,尤其在繁忙作业阶段,将大大拉低整体的作业效率。
近期,业界也出现了一些基于激光传感器的“防吊起”自动识别方法。但此类方法依赖特殊的激光传感器,具有成本较高、使用场景较为局限等缺点。
目前,业界采用了一些基于激光传感器的算法来进行放箱、提箱过程安全识别。以一种基于三维激光的集卡防砸检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为例,该方法使用三维激光传感器实现,主要实现流程如图1所示。
现有技术可改进点:和其他需要例如三维激光传感器等特殊传感器的方法类似,以上所介绍的方法均需要特殊的传感器进行识别,而无法基于常见的,例如RGB视频摄像头实现,这将大大增加应用的成本,并且限制应用场景,无法在实用中达到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地步。
现有的人工确认方法无法实现集卡“防吊起”的自动识别:在短时间内一个工作人员往往无法同时关注到四个锁头的解锁情况、漏看、误报的情况经常发生,即使能正确发出警报,往往载具的吊起高度已达到较为危险的距离。而基于一些特殊传感器的识别方法成本较高且应用场景较为局限,如遇到大雾降雨等天气时,将无法准确感知到集装箱是否被正常解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方案通过使用目标检测和目标跟踪技术,基于多视角的视觉摄像头,实现了低成本、高准确率的集卡“防吊起”安全识别。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多视角视觉检测的集卡防吊起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步骤1,对每个集卡作业位布置了四个视角的摄像头;
步骤2,使用视觉检测模型对每一帧图像中的锁头、车轮、车牌进行目标检测;获取每一帧图像中的锁头、车轮、车牌的位置和大小;
步骤3,根据每一帧目标检测框的结果,进行目标判断和跟踪;
步骤4,基于目标跟踪获取检测框的偏移量,判断目标是否异常移动;
步骤5,综合目标判断和移动判断结果,判断是否出现异常吊起。
步骤1中,对每个集卡作业位布置了四个视角的摄像头,分别位于泊位的西北、东北、西南、东南方位;每个位置的摄像头均被相邻两个泊位共享。
步骤1中,东南方向摄像头额外进行后车牌的识别;每一帧都将记录每个识别框对应的类别。
步骤2,具体通过如下过程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221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