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试验舱的气体加注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22127.2 | 申请日: | 2023-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05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方刚;宋英超;张家明;夏可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升微机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7/00 | 分类号: | F17C7/00;G01N1/24;F17C5/00;F17C13/00;F17C13/02;F17C1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盛洪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试验 气体 加注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试验舱的气体加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将管道的一端与储气瓶连接,另一端与采样袋连接,储气瓶中的气体经管道输送到采样袋中,得到充有气体的采样袋;步骤S2、使用微量进样器从步骤S1得到的充有气体的采样袋中抽取气体,微量进样器的气体抽取量按计算所得;步骤S3、将步骤S2中微量进样器抽取的气体注射到试验舱中。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于试验舱的气体加注方法操作简单、能够快速且准确地向试验舱中加注气体,还有成本低廉的优点。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气体加注装置,包括用于接收储气瓶经管道输送的气体的采样袋以及用于抽取采样袋内的气体且将抽取的气体注射到试验舱中的微量进样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试验舱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试验舱的气体加注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整车蒸发排放是指整车经过充放油、预处理循环、丁烷预处理炭罐等过程之后,将试验车辆置于密闭室内,经过热浸、昼夜换气排放实验,通过仪器检测扩散在密闭室内碳氢化合物的浓度,计算出整车蒸发排放出的碳氢化合物的总质量,以C1当量表示。《GB18352.6-2016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以下简称国六)中Ⅳ型试验即整车蒸发排放测试,该标准即将于2020年7月1日正式实施,部分地区已提前至2019年7月1日实施。为了使整车蒸发排放量满足国六蒸发排放标准,需要尽可能地降低汽车燃油系统的碳氢化合物蒸发排放,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非燃油系统(汽车内外饰非金属零部件)碳氢化合物的背景值并确保其处于稳定状态。因此,零部件蒸发排放测试也至关重要。
在进行整车蒸发排放测试、零部件蒸发排放测试之前均需要向试验舱内添加定量丁烷气体以验证试验舱的容积。整车蒸发排放测试中的试验舱的容积较大,向试验舱中添加丁烷气体的量也相对较多,一般使用质量流量控制器控制流量。而零部件蒸发排放测试中的试验舱的容积较小,向试验舱中添加丁烷气体的量随着试验舱容积的减小而减少,若仍按照整车蒸发排放测试中向试验舱添加丁烷气体的方法,则需要选用精度更高的质量流量控制器,那么就会使得成本增加;而且就算选用精度更高的质量流量控制器,由于储气瓶中的压力较大,直接从储气瓶中准确地抽取出少量气体是比较难控制的。向试验舱中添加丁烷气体的量不准确,还会进一步影响后续对比判断试验舱的体积标定是否合格的结果。
上述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期待克服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且成本低廉的应用于试验舱的气体加注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试验舱的气体加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将管道的一端与储气瓶连接,另一端与采样袋连接,储气瓶中的气体经管道输送到采样袋中,得到充有气体的采样袋
步骤S2、使用微量进样器从步骤S1得到的充有气体的采样袋中抽取气体,微量进样器的气体抽取量按计算所得;
步骤S3、将步骤S2中微量进样器抽取的气体注射到试验舱中;
步骤S4、步骤S3中的试验舱内的气体经过一段时间的扩散稳定后,用仪器检测出试验舱内的气体浓度;将检测所得的试验舱内的气体体积浓度与理论计算所得的试验舱内的气体体积浓度作对比,误差在一定范围内,则试验舱的体积标定合格;试验舱经过温度交变循环实验,一段时间后,试验舱内的气体经过温度变化引起的膨胀与收缩后,试验舱内的气体浓度变化低于某一限值,则试验舱的泄漏率合格。
通过将管道的一端与储气瓶连接,管道的另一端与采样袋连接,使得储气瓶中的气体经管道输送至采样袋中。随后使用微量进样器从采样袋中抽取出气体,最后再将微量进样器中的气体注射到试验舱中,该气体加注方法的操作简单、容易控制、能够快速且准确地向试验舱中加注气体。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在被输入气体前,采样袋内无气体。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得到的充有气体的采样袋处于非充足气的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升微机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升微机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221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