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异形基底表面脱模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013174.0 | 申请日: | 2023-0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52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 发明(设计)人: | 张冕;刘旭;汪洋;宋延林;殷文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科纳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29C33/58 | 分类号: | B29C33/58;B29C39/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邹飞艳 |
| 地址: | 101400 北京市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异形 基底 表面 脱模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橡胶制件脱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异形基底表面脱模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含氟水性脱模剂在模具的内表面上进行第一涂覆并进行第一烘干,得到在内表面上具有脱模层的模具A;在所述模具A的脱模层的内表面上将气相增强剂进行第二涂覆并进行第二烘干,得到具有脱模涂层的模具B;将待成型的橡胶胶料倒入所述模具B内进行凝固后,打开模具B进行脱模。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具有优异的脱模性,通过将含氟水性脱模剂和气相增强剂结合使用,使其可固化在模具表面形成半永久式涂层,该方法脱模耐久性良好,脱模容易,得到的制件完整性高,特别适用于精细电子零部件的加工脱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橡胶制件脱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异形基底表面脱模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2010年以来,我国橡胶年生产和消费量已经突破5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橡塑模具成为橡胶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艺装备。伴随着压延、注塑、模压、挤出等工艺的飞速进步,通信电子、医疗和消费电子行业对硅橡胶尺寸、平整度等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对模具的设计精度和制品最终洁净度要求愈发严格。
橡胶制件经模具成型后从橡胶模具中脱出称为脱模,在加工过程中,橡胶受到注塑、模压等高压力制程,制件与模具产生了强相互作用力,在脱模过程中由于制件与橡胶模具间存在的物理吸附、制件成型时的体积变化以及接触界面化学反应等原因,会在接触界面上产生粘附力,使制件紧紧的附着在橡胶模具表上或者陷在模具型腔当中,在开模后,容易出现制品粘附模具、剥离困难的现象,使制品不能自动脱出或者很容易的顶出,易产生制件表面缺陷。
目前,橡胶脱模一般有内加型脱模剂和模具表面处理两大类技术方案,内加型脱模剂是配入成型物料中的一类物质,在硫化成型过程中脱模剂迁移到产品表面从而起到了与模具隔离的作用,但内部脱模剂易迁移不完全,从而影响橡胶整体的强度、耐磨性等性能,更甚至于还表现出渗油等现象,在高端领域中使用较少。
表面处理方案是在模具表面进行处理,常规的处理剂有无机脱模剂(泥土、滑石粉、云母等系列)、有机脱模剂(天然以及人工合成的蜡、脂肪酸盐、脂肪酸等)、高分子脱模剂(有机硅、有机氟的聚合物等)。
使用较多且较为广泛的方法是使用单一种类的脱模剂直接涂敷在模具的表面进行脱模,简便易操作,但单一的脱模剂既要平衡和基材的附着力(即脱模耐久性),又要平衡脱模效果(即脱模应力),因高的附着力需要脱模剂分子中含有相当含量的羟基,而羟基不仅会引起对模具的附着力较强,也会引起待脱模物质和脱模涂层附着力较强,所以脱模耐久和脱模效果两种特性是相互冲突的,往往无法兼得。
因此需要发明一种新的脱模方法,既能有良好的脱模表现,同时又能拥有较高的脱模耐久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制件紧紧的附着在橡胶模具表上或者陷在模具型腔当中,在开模后,容易出现制品粘附模具、剥离困难的现象,使制品不能自动脱出或者很容易的顶出,易产生制件表面缺陷等问题,提供一种异形基底表面脱模方法,该方法具有脱模容易,得到的制件完整性高,实施方法简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异形基底表面脱模方法,该方法包括:
1)将含氟水性脱模剂在模具的内表面上进行第一涂覆并进行第一烘干,得到在内表面上具有脱模层的模具A;
2)在所述模具A的脱模层的内表面上将气相增强剂进行第二涂覆并进行第二烘干,得到具有脱模涂层的模具B;
3)将待成型的橡胶胶料倒入所述模具B内进行凝固后,打开模具B进行脱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优点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具有优异的脱模性,通过将含氟水性脱模剂和气相增强剂结合使用,使其可固化在模具表面形成半永久式涂层,该方法脱模耐久性良好,脱模容易,得到的制件完整性高,特别适用于精细电子零部件的加工脱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科纳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未经北京中科纳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131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心电图机吸球用消毒风干装置
- 下一篇:人员管理系统、方法及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