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铸二次冷却水量动态优化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012171.5 | 申请日: | 2023-0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21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 发明(设计)人: | 于洋;王雨;张凤奇;钟铨;张延钊;杨国栋;邓瑞;尹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2D11/22 | 分类号: | B22D11/22 |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李在川 |
| 地址: | 110136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次 冷却 水量 动态 优化 方法 | ||
本发明设计一种连铸二次冷却水量动态优化方法,属于炼钢及连铸技术领域;首先获取铸坯在连铸生产过程中生产信息,包括铸坯的热物性参数以及连铸机设备的参数;根据铸坯的相关参数建立非稳态传热模型,并确定其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根据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利用有限差分法求解非稳态传热模型得到铸坯此时刻温度分布;然后对模型的换热系数求解利用混合共轲梯度算法得到非稳态传热模型中的最优换热系数;最终动态求解二冷区喷水量;本发明技术方案为钢厂铸坯生产过程中二冷水控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有助于提高钢坯的生产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炼钢及连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铸二次冷却水量动态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铸坯的生产过程可以看作是液态钢的凝固过程,在连铸机中完成。在其生产过程中,连铸二冷区是铸坯生产的重要环节。由于连铸二次冷中的液态钢已经完全凝固,因此二次冷却直接决定了铸坯的最终质量。连铸二次冷却过程中的冷却水流量(喷水的强度和控制策略)对凝固过程中的换热效率有很大的影响。铸坯质量的缺陷如内部裂纹、表面裂纹、铸坯鼓肚和铸坯菱变的形成都与连铸二冷区水量分配的不合理、冷却不均匀有关系。因此,控制和优化二次冷却区的水量引起了钢厂和广大科研人员的关注。
目前国内外调节连铸二冷区中的水流量值动态控制方法主要分为两种。1)基于实际测温的二冷水量控制方法。根据在不同冷却区间出口的传感器的即时测量温度与该钢种的目标温度比较来对冷却水量进行修正的动态控制法。这种方法对测量温度的精确和可靠性具有很高的要求。然而在铸坯的生产环境中存在蒸汽、氧化皮、灰尘和高温等不利的因素,所以铸坯的表面温度很难精确的连续的测量得到。2)基于铸坯凝固传热模型的二冷水量控制方法。通过不同钢种的不同目标温度,物理特性以及截面大小形状等等工艺参数通过计算机融合运算来计算铸坯的表面温度,根据计算出的温度与目标温度差值来对二冷各个区间的配水进行调节,使得钢坯实际温度尽可能的逼近目标温度。
实际上,在铸坯的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转炉生产的原料供应不及时、运输设备没有及时到位或设备故障等生产扰动,引起炼钢和浇钢在时间上不匹配,为了避免断浇事故需要对连铸机的拉速设定值进行调整。此外,当浸入式水口、中间包或钢包更换时,连铸机的拉速设定值也需要进行调整。在拉速发生变化时,合理控制二次冷却水量值至关重要。但是目前研究的连铸二冷区中的水流量值的优化方法都很少考虑拉速变化的动态情况。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设计一种连铸二次冷却水量动态优化方法。
一种连铸二次冷却水量动态优化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铸坯在连铸生产过程中生产信息,所述生产信息包括铸坯的热物性参数以及连铸机设备的参数;
所述铸坯的热物性参数包括铸坯的宽度、导热系数、密度、比热、固相线的温度、液相线的温度、凝固潜热、拉坯速度的变化率和铸坯的温度;所述连铸机设备的参数包括连铸机的冶金长度、铸造速度、有效模具长度、喷雾水的温度、连铸机二冷区的分段数、每段的喷水量和每段给定的期望温度;
步骤2:根据步骤1获取的铸坯的相关参数建立非稳态传热模型,并确定其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所述相关参数包括固相线的温度、导热系数、密度、比热,液相线的温度、导热系数、密度、比热以及凝固潜热;
步骤2.1:确定铸坯在变拉速下的非稳态传热模型为:
式中,Vcast为铸坯的拉速;ρ(T)、ceff(T)、λ(T)分别表示钢种的密度、等效比热、导热系数;T是铸坯的温度;x∈[0,l],z∈[0,L],t∈[0,tm],其中l为铸坯的宽度,L为铸坯的长度,tm为铸坯的停留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未经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121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