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化学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11990.8 | 申请日: | 201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342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M.黄;M.格雷戈里;D.金;D.L.杜纳维;E.A.曼劳;J.M.比彻姆;R.卡菲佐夫;S.科鲁康达;Y.邓 | 申请(专利权)人: | 纳米线科技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74 | 分类号: | C12Q1/6874;C12Q1/6869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唐;张华 |
地址: | 美国华***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学 组合 及其 使用方法 | ||
1.检测样品中的靶核酸的方法,其包括:
(1)使至少一种探针与样品中的靶核酸杂交,
其中所述探针包含靶结合结构域和条形码结构域,
其中所述靶结合结构域包含至少12个核苷酸并且能够结合靶核酸,并且
其中所述条形码结构域包含合成主链,所述条形码结构域包含至少2个附接位置,每个附接位置包含至少一个附接区,所述附接区包含至少一个能够由报告探针结合的核酸序列,其中所述至少2个附接位置的每一个具有不同的核酸序列,其中所述至少2个附接位置的序列特异性鉴定所述靶结合结构域;
(2)使包含第一可检测标记和第二可检测标记的第一报告探针与所述条形码结构域的至少2个附接位置的第一附接位置杂交;
(3)鉴定与所述第一附接位置杂交的所述第一报告探针的所述第一可检测标记和所述第二可检测标记;
(4)去除与所述第一附接位置杂交的所述第一可检测标记和所述第二可检测标记;
(5)使包含第三可检测标记和第四可检测标记的第二报告探针与所述条形码结构域的至少2个附接位置的第二附接位置杂交;
(6)鉴定与所述第二附接位置杂交的所述第二报告探针的所述第三可检测标记和所述第四可检测标记;
(7)基于所述第一可检测标记、第二可检测标记、第三可检测标记和第四可检测标记的身份,检测所述样品中的靶核酸。
2.检测样品中的靶核酸的方法,其包括:
(1)使至少一种探针与样品中的靶核酸杂交,
其中所述探针包含靶结合结构域和条形码结构域,
其中所述靶结合结构域包含至少12个核苷酸并且能够结合靶核酸,并且
其中所述条形码结构域包含合成主链,所述条形码结构域包含至少4个附接位置,每个附接位置包含至少一个附接区,所述附接区包含至少一个能够由报告探针结合的核酸序列,其中所述至少4个附接位置的每一个具有不同的核酸序列,其中所述至少4个附接位置的序列特异性鉴定所述靶结合结构域;
(2)使包含第一可检测标记和第二可检测标记的第一报告探针与所述条形码结构域的至少4个附接位置的第一附接位置杂交;
(3)鉴定与所述第一附接位置杂交的所述第一报告探针的所述第一可检测标记和所述第二可检测标记;
(4)去除与所述第一附接位置杂交的所述第一可检测标记和所述第二可检测标记;
(5)使包含第三可检测标记和第四可检测标记的第二报告探针与所述条形码结构域的至少4个附接位置的第二附接位置杂交;
(6)鉴定与所述第二附接位置杂交的所述第二报告探针的所述第三可检测标记和所述第四可检测标记;
(7)去除与所述第二附接位置杂交的所述第三可检测标记和所述第四可检测标记;
(8)使包含第五可检测标记和第六可检测标记的第三报告探针与所述条形码结构域的至少4个附接位置的第三附接位置杂交;
(9)鉴定与所述第三附接位置杂交的所述第三报告探针的所述第五可检测标记和所述第六可检测标记;
(10)去除与所述第三附接位置杂交的所述第五可检测标记和所述第六可检测标记;
(11)使包含第七可检测标记和第八可检测标记的第四报告探针与所述条形码结构域的至少4个附接位置的第四附接位置杂交;
(12)鉴定与所述第四附接位置杂交的所述第四报告探针的所述第七可检测标记和所述第八可检测标记;和
(13)基于所述第一可检测标记、第二可检测标记、第三可检测标记、第四可检测标记、第五可检测标记、第六可检测标记、第七可检测标记和第八可检测标记的身份,检测所述样品中的靶核酸。
3.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报告探针中的每一个包含与至少6个二级核酸分子杂交的一级核酸分子,
其中多个二级核酸分子中的每一个与至少5个三级核酸分子杂交,
其中所述三级核酸分子中的每一个包含至少一种可检测标记。
4.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每一报告探针进一步包含至少一种可切割接头。
5.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可切割接头是光可切割接头。
6.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每一报告探针的一级核酸分子包含至少一种可切割接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纳米线科技公司,未经纳米线科技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1199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