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拱隧道双壁式直中墙结构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08761.0 | 申请日: | 2023-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98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发明(设计)人: | 苟德明;胡涛;张学民;龙立敦;王朝国;杨春平;胡加斌;刘盛涛;杨洪;范喜超;万正;范涛镛;周旭;王逸轩;春军伟;杜进;林文凯;曾仲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E21D11/38;E21F16/02;E21D9/00;E21D11/10;E21D20/02;E21D11/18 |
代理公司: | 长沙伊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65 | 代理人: | 丁敏 |
地址: | 550001 贵州省贵阳***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双壁式直中墙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拱隧道双壁式直中墙结构,包括先行洞、后行洞以及双壁式直中墙,所述双壁式直中墙包括直中墙基础、先行洞侧直中墙和后行洞侧直中墙,所述直中墙基础位于底部,所述先行洞侧直中墙位于所述先行洞内,所述后行洞侧直中墙位于所述后行洞内。本发明提依靠直中墙排水系统的布置能够有效解决隧道建设完毕后,双壁式直中墙与先行洞、后行洞连接处衬砌开裂、渗漏水等问题;同时,通过多处加强解决了因施工工序繁杂以及中隔墙帽顶和中导洞拱顶之间喷射混凝土回填不密实导致的结构开裂等问题;最后,实现了直墙分岔隧道的并行施工,解决了常规中导洞法工序多,结构受力多次转换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拱隧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拱隧道双壁式直中墙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为满足线路设计、接线长度要求,桥隧相连工程常采用分岔隧道方案,不可避免的采取连拱隧道结构型式。常规中导洞施工方法,中隔墙墙帽部位、中隔墙内部排水设施因设计考虑不充分等原因,施工质量难以控制,中隔墙处极易导致运营期、乃至施工后很快就出现裂缝、渗漏水等问题。为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新型连拱隧道结构型式的研究势在必行。
公开号为CN114810128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无中导洞连拱隧道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后行洞初期支护型钢拱架搭接在先行洞初期支护型钢拱架上,并对先行洞靠近后行洞一侧底部进行扩挖混凝土换填,摒弃原有中墙结构。但该方法所需混凝土方量增多,相对提高了施工成本,且仅在净距较小的情况下得以适用。
公开号为CN115163086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连拱隧道大跨隧道转换的施工方法,该方法采用外侧外扩的方式,达到大跨的宽度,在大跨内,完成一段的开挖后,然后由大跨内采用反向开挖,开挖剩余的主线和匝道围岩。该方法未能克服传统连拱隧道结构形式渗漏水等问题,且结构受力多次转换,结构质量控制相对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连拱隧道双壁式直中墙方案,以解决传统连拱隧道结构型式渗漏水,施工工序繁多,结构受力多次转换等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拱隧道双壁式直中墙结构,包括先行洞、后行洞以及双壁式直中墙,所述双壁式直中墙包括直中墙基础、先行洞侧直中墙和后行洞侧直中墙,所述直中墙基础位于底部,所述先行洞侧直中墙位于所述先行洞内,所述后行洞侧直中墙位于所述后行洞内。
进一步地,所述直中墙基础内预埋倒T形排水管,所述倒T形排水管顶部接纵向排水管,所述倒T形排水管的两个底部分别通向所述双壁式直中墙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先行洞侧直中墙与所述后行洞侧直中墙的中间夹层对称铺设环向排水管,土工布和防水板,所述环向排水管、所述土工布、所述防水板沿洞身方向顺序依次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先行洞侧直中墙、所述后行洞侧直中墙的环向排水管通过三通接头交错连接在所述纵向排水管上,所述先行洞侧直中墙、所述后行洞侧直中墙的环向排水管独立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先行洞侧直中墙的厚度大于所述后行洞侧直中墙的厚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连拱隧道双壁式直中墙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先行洞采用三台阶法开挖,开挖时需向后行洞区域进行扩挖,并施作初期支护,待先行洞支护结构闭合成环后,施作直中墙基础;
S2、先行洞侧直中墙与先行洞洞身衬砌整体浇筑,完成先行洞衬砌结构施作;
S3、后行洞采用三台阶法开挖,待后行洞支护结构闭合成环,衬砌施作之前,拆除先行洞扩挖段初期支护;
S4、后行洞侧直中墙与后行洞洞身衬砌整体浇筑,完成后行洞衬砌结构施作;
S5、重复S1~S4直至出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未经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087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百叶窗叶片后定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斜拉桥圆拱形主塔钢锚箱定位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