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滞洪区堤坝加固结构及加固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007303.5 | 申请日: | 2023-0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567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 发明(设计)人: | 石超;屈松;石伟辰;韩健;袁浩;马志云;周祥;王猛;方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泗洪县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南京振高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B7/06 | 分类号: | E02B7/06;E02D5/76;E02B3/12;E02B3/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全万志 |
| 地址: | 2239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滞洪 堤坝 加固 结构 方法 | ||
1.一种滞洪区堤坝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锚定底座组件(1)以及堆石层(2),所述锚定底座组件(1)设于堤坝(3)的迎水面的底部,所述锚定底座组件(1)包括锚定座(11)以及锚定杆(12),所述锚定座(11)中设有适于所述锚定杆(12)穿过的锚定孔(111),所述锚定杆(12)的一端穿过所述锚定孔(111)并插入到地面,所述锚定杆(12)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堆石层(2)内,且所述堆石层(2)的表面设有包覆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滞洪区堤坝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堤坝(3)的迎水面的底部设有适于容置所述锚定座(11)的抛石槽(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滞洪区堤坝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定座(11)中的所述锚定孔(111)的轴向与所述迎水面平行,且所述锚定座(11)的上表面上远离所述迎水面的一侧设有挡石凸起部(1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滞洪区堤坝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堆石层(2)的包覆结构包括第一包覆网(21)、第二包覆网(2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包覆网(21)与所述第二包覆网(22)的连接桩(23);且所述第一包覆网(21)与所述第二包覆网(22)之间填充有石料层(2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滞洪区堤坝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水层(4),所述防水层(4)包括防水土工布,所述防水土工布铺设于所述抛石槽(31)与所述锚定座(11)之间,以及所述迎水面与所述堆石层(2)之间。
6.一种滞洪区堤坝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进行施工前准备;
B)、沿堤坝(3)的迎水面的底部挖掘抛石槽(31);
C)、在所述抛石槽(31)的槽面以及所述迎水面的表面铺设防水层(4);
D)、在所述抛石槽(31)中放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锚定底座组件(1);
E)、在所述迎水面上铺设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堆石层(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滞洪区堤坝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前准备包括对施工区域进行围堰、抽水、平整、清淤和放样;所述平整包括对所述堤坝(3)的原始的迎水面进行除杂和平整,以得到坡度统一的迎水面;所述清淤包括对所述迎水面的底部与河床相连接的位置处进行清淤;所述放样包括在所述迎水面的坡顶和坡底上设置立柱,并在所述坡顶和所述坡顶上相对应的一组所述立柱之间连接指示线,以经由所述指示线指示出所述堆石层(2)的上表面的轮廓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滞洪区堤坝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4)包括防水土工布,在所述防水土工布上开设有定插口,且所述锚定插口的位置与所述锚定底座组件(1)中的锚定座(11)上的锚定孔(111)的位置相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滞洪区堤坝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定底座组件(1)的步骤包括:先放置锚定座(11),再将锚定杆(12)穿过所述锚定孔(111)插入到地面,且所述锚定杆(12)的插入深度不小于0.5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滞洪区堤坝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堆石层(2)的铺设步骤包括:先铺设第一包覆网(21),并在所述第一包覆网(21)上设置连接桩(23);再铺设大粒径石块,并在所述大粒径石块的缝隙中填充小粒径碎石;最后铺设第二包覆网(22),并将所述第二包覆网(22)与所述连接桩(23)连接;且所述堆石层(2)在铺设时进行逐层铺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泗洪县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南京振高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泗洪县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南京振高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0730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