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SAR图像溢油检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006712.3 | 申请日: | 2023-0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84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 发明(设计)人: | 魏雪云;陈思远;张贞凯;郑威;靳标;奚彩萍;尚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V20/10 | 分类号: | G06V20/10;G06V10/30;G06V10/774;G06V10/80;G06V10/82;G06N3/0464;G06N3/048;G06N3/091 |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李寰 |
| 地址: | 212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sar 图像 溢油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合成孔径雷达图像溢油分割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SAR图像溢油检测方法,采用数据增强技术扩增数据集,充分训练模型中的参数,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与鲁棒性,减小过拟合;小波阈值变换(WTT)用来消除噪声,突出全局特征;在原始的U‑Net网络中添加残差模块(ResidualModel)、SE注意力模块、带有空洞卷积的特征金字塔模块(ASPP),有效提取SAR图像中存在的有用目标特征,同时减少模型中参数的数量,缩短训练时间,优化模型性能;并在跳跃连接处嵌入协调注意力模块(CA),消除冗余的低层特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出的方法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成孔径雷达图像溢油分割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SAR图像溢油检测方法,该方法基于协调注意力机制特征融合U-Net。
背景技术
石油泄漏造成的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溢油区分割是SAR图像溢油检测的关键步骤。合成孔径雷达(SAR)已经成为监测海洋溢油现象的一项重要技术。合成孔径雷达(SAR)可以提供电磁信息用于探测海洋溢油。SAR通过散射机制获得海面上的电磁信息。散射机制发生在被浮油覆盖的表面和干净的海面上时,获得的信息是不同的。对于清洁的海面,发生强烈的布拉格散射,在SAR图像中显示为明亮。当溢油发生时,它减弱了布拉格散射,在SAR图像中显示为暗色。传统方法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1)阈值分割的参数选择受主观因素或经验影响较大;(2)单一的特征信息无法代表全局的特征,会影响分割的效果;(3)传统方法多采用图像的低层次信息来完成分割任务,难以提取图像的深层语义信息。这些局限性导致了基于传统方法的溢油图像分割的准确性不高。
近年来,一些深度学习模型被用于SAR图像的海洋溢油检测,深度学习作为机器学习的一个分支,致力于通过神经网络模型解决机器学习任务。与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不同,深度神经网络通过其深度网络层逐层提取图像特征。深度特征通常比较抽象,包含深层语义信息。而且,特征提取过程是自动的,不需要人工参与,大大提高了效率。尽管深度学习模型在溢油检测任务中取得了较好的检测结果,但在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方面仍存在一些局限性。由于模型深度的原因,特征提取不足,接收场小,导致目标信息的损失以及模型会产生冗余的信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协调注意力机制的特征融合U-Net的SAR图像溢油检测方法,该方法用小波阈值变换去除图像噪声,并与原始图像进行特征融合。通过在原始网络中嵌入协调注意力模块,提取图像中的高层特征,减少冗余的特征,强调重要的特征,提高分割的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SAR图像溢油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从欧洲航天局(ESA)溢油检测数据集中选取750幅图片作为训练集,250幅作为测试集,再随机选取90%的训练集用于实验训练,10%的训练集用于实验验证;
步骤2:对步骤1选取的训练集进行预处理,即对训练集进行随机裁剪与拼接:原始SAR图像格式为1250×650,将预处理后的数据集图片大小重塑成256×256,特征通道数为3;
步骤3:用小波阈值变换(WTT)对步骤2得到的训练集进行去噪;
步骤4:搭建基于协调注意力机制的特征融合U-Net模型,随机各选取步骤2和步骤3得到的50%训练集图片作为网络模型的输入,进行全局特征提取与融合;
步骤5:使用残差模块(Residual Model),并在部分残差块后增加挤压和激励模块(SE),使模型自主学习各个通道的权重系数;
步骤6:在跳跃连接处嵌入协调注意力机制模块(CA),消除冗余的信息;
步骤7:带有空洞卷积的空间金字塔结构(ASPP)作为底层网络,增大感受野的同时,提取更加广泛的特征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067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