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控软开关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004820.7 | 申请日: | 2023-0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277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 发明(设计)人: | 宗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G06F11/36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李铁 |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中控软 开关 测试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提供一种中控软开关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通过获取车身域控制器基于数据分发服务协议服务接口的服务接口代码,并通过服务接口代码与车身域控制器建立连接,然后将服务接口代码生成目标测试脚本,其中,服务接口代码中携带有车身域控制器所控制的各功能模块的功能代码,以使生成的目标测试脚本表征对目标功能器件进行测试,最后基于目标测试脚本,向车身域控制器发送调用命令,以使目标功能器件响应于调用命令,完成中控软开关的测试,从而达到模拟座舱域调用车身域场景服务,对车身域与座舱域进行联调测试的目的,提前发现车身域控制器本身服务的问题,保证用户在使用车辆过程中的安全以及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中控软开关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的零部件数量越来越多,承载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随之整车配置的电子电器软硬件也越来越复杂。在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SOA)的汽车架构中,车身域向外提供服务接口,其他域通过调用车身域服务接口来获取车身域相关的功能,其中,车身域与座舱域之间通过以太网进行通信,以太网通信时采用的是数据分发服务(Data Distribution Service,DDS)中间件,既能够满足汽车智驾域大数据传输的需求,又能够满足SOA架构,中控软开关就是座舱域通过DDS去调用车身域的场景服务,实现对车身域的控制,如中控软开关控制大灯、雨刮等。
但在对车控进行单体测试时,只涉及到对车身域控制器的测试,无法使其跟座舱域进行联调测试,使得在实际操作中,中控软开关通过DDS去调用车身域的场景服务时可能出现异常,及无法实现对车身域的控制,为了保证车身域控制器对外提供的服务接口后期能够被座舱域正常使用,即座舱域能够通过DDS去调用车身域的场景服务,故需要模拟座舱域调用车身域场景服务的方式进行车身域与座舱域的联调测试,即对中控软开关进行测试。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控软开关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车身域控制器对外提供的服务接口后期能够被座舱域正常使用,即中控软开关能够对车身域进行控制的技术问题。
针对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控软开关测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车身域控制器基于数据分发服务协议服务接口的服务接口代码;
通过所述服务接口代码与所述车身域控制器建立连接;
将所述服务接口代码生成目标测试脚本,其中,所述服务接口代码中携带有所述车身域控制器所控制的各功能模块的功能代码,使生成的所述目标测试脚本表征对目标功能器件进行测试;
基于所述目标测试脚本,向所述车身域控制器发送调用命令,以使所述目标功能器件响应于所述调用命令,完成所述中控软开关的测试。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调用命令为目标测试脚本、目标功能服务接口名称、请求参数、服务类型、间隔时间与调用次数,其中,所述请求参数表征对所述目标功能器件具体功能的测试方法,所述间隔时间与调用次数表征所述测试电脑端发送所述调用命令的频率。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基于所述目标测试脚本,向所述车身域控制器发送调用命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打开网络封包分析软件,以使所述网络封包分析软件在调用所述目标功能器件过程中对所述测试电脑端与所述车身域控制器之间发送与接收的数据报文进行抓取。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功能器件响应于所述调用命令,完成所述中控软开关的测试包括:
负载箱与所述车身域控制器的引脚接口连接,箱体上安装有指示灯,并将所述车身域控制器的输出引脚通过所述指示灯进行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048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