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包及用电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80005970.3 | 申请日: | 2022-06-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50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 发明(设计)人: | 陈兴地;王鹏;孙占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625 | 分类号: | H01M10/6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6 | 代理人: | 袁榕 |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用电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包(100)及用电装置,包括箱体(10)及电池单体(20),箱体(10)围合形成有容纳腔(s),箱体(10)包括位于自身顶部并用于界定容纳腔(s)的承载件(11a),电池单体(20)容纳于容纳腔(s)内。其中,承载件(11a)面向容纳腔(s)的承载面(f)构造为平面,电池单体(20)设置于承载面(f)。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日益成熟,新能源汽车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核心技术在于电池包,电池包的安全、稳定性直接决定整车性能。
电池包的续航能力一直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关注的焦点,目前电池包的续航能力普遍不高,提高电池包的续航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箱体及电池单体,箱体围合形成有容纳腔,箱体包括位于顶部并用于界定容纳腔的承载件,电池单体容纳于容纳腔内。其中,承载件具有面向容纳腔的承载面,承载面被构造为平面。
在本申请的方案中,当承载面为平面,承载面可以与容纳于容纳腔内的各个电池单体之间保持较为均等的距离(此距离可以为零)。当承载面与电池单体之间的距离保持较为均等时,容纳腔内能够容纳更多的电池单体,也就是说容纳腔的空间利用率更高,电池包能够拥有更高的能量密度,电池包的续航能力更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竖直方向,所述承载面的正投影的面积N1与所述承载件的正投影的面积N2满足:N1/N2≥0.2。此时,电池包的能量密度高且续航里程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竖直方向,所述承载面的正投影呈矩形。此时,有助于在容纳腔内布置更多的电池单体,提高电池包的能量密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件具有承载部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围合连接在所述承载部的边缘,所述承载部用于界定所述容纳腔,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箱体除所述承载件之外的部分;其中,所述承载部面向所述容纳腔的内表面构造形成所述承载面。此时,承载件经由承载部界定容纳腔,并经由连接部实现与主体除承载件之外的结构连接,结构分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部相较于所述安装部沿背离所述容纳腔的方向突出设置。当承载部相较于连接部背离容纳腔突出,承载部可以作为承载件的加强结构,提高承载件的抗弯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部背离所述容纳腔的外表面与所述承载面相平行。当电池包安装于车辆时,外表面呈平面的承载部能够降低车辆的行驶阻力,降低车辆行驶能耗,提高电池包的续航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单体悬吊于所述承载面。此时,由于承载面是平面,承载面可以与设置于自身的电池单体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电池单体的安装更加稳固。同时,承载面呈平面时,相比呈曲面等不平整面,承载面能够与更多数量的电池单体实现连接,可提高电池包内电池单体的安装数量,进而提高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及能量密度。同时,在维修电池包时,可以将电池单体从下方拆装于承载件上,特别是承载件作为车辆底盘的至少一部分而受力时,仅需从承载件下方拆装电池单体而不需拆除承载件,方便实现电池包的维修。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单体面向承载件的外表面为第一外表面,电池单体包括电极端子,电极端子布置于电池单体除第一外表面之外的外表面。此时,此时,电极端子位于电池单体除第一外表面之外的外表面上,连接各电极端子的各种部件(如采样线束、高压线束、防护结构等)可以通过电池单体与底盖之间的空间和/或电池单体与主体内侧面之间的空间来进行布置,更加方便各部件的布置。而且,此时通过未设置电极端子的第一外表面与承载件连接,能够实现电池单体与承载件贴合,可节省电池单体与承载件之间的空间,提高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800059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