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低压CMOS工艺的低功率电压检测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80001156.4 | 申请日: | 2022-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040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黄伟波;郭慧民;黎日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9/25 | 分类号: | G01R19/25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江耀锋 |
地址: | 中国香港新界沙田香港*** | 国省代码: | 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低压 cmos 工艺 功率 电压 检测器 | ||
电压检测器具有二极管阶梯,其中一个或多个二极管串联在电池电压输入和上测量节点之间。测量二极管连接在上测量节点和下测量节点之间。电阻器和断电开关串联在下测量节点和地之间。模数转换器(ADC)的模拟输入通过开关连接到上测量节点,以生成上数字值。然后开关将模拟输入连接到下测量节点,以生成下数字值。上、下数字值之间的差值是测量二极管上的二极管电压降,其乘以二极管阶梯中的二极管数量,再与上数字值相加,以产生电池电压测量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压检测器,特别涉及测量二极管端电压的电池电压检测器。
背景技术
电池供电设备可能包括含有晶体管等半导体器件的集成电路(IC)。更先进的半导体工艺生产的晶体管可能会被较高的施加电压损坏。较小的电池可以为先进的低功率IC供电,这些IC具有较低的电源电压,晶体管也可能被低至电池电压的电压损坏。因此,电池电压必须降低,或施加到串联的几个晶体管上,以降低施加到任何单个晶体管的电压。
图1显示一个电阻分压器。电池20在其正极端相对于其接地端产生电池电压VBAT。在VBAT和地之间,电阻器22、24彼此串联,并与开关26串联。当开关26闭合时,来自电池20的电流I通过电阻器22、24,在电阻器22、24中的每个电阻器上引起V=IR电压降,该电压降与每个电阻器的电阻R成正比。当电阻器22、24具有相同的电阻R时,电阻器22、24之间的节点,电压VIN,是电池电压的一半,或VIN=VBAT/2。
当开关26闭合且VBAT被电阻器22、24分压时,VIN可以安全地应用于晶体管或其他精密半导体器件。例如,VIN可用于间接测量电池电压。然而,通过电阻器22、24的电流I可能导致电池20不必要的功率消耗。当不测量电池电压时,可以断开开关26以中断电流流动,并降低功率。
然而,当开关26断开时,来自电池20的电流会瞬间流过电阻器22并对VIN充电,直到VIN达到VBAT。当开关26断开时,任何连接到VIN的晶体管都具有较高的VBAT电压。当开关26断开时,这些晶体管可能会损坏,因为VIN可能等于或接近VBAT。
例如,VBAT可能为1.5至4.2伏,当开关26闭合且使用相等的电阻R时,会使VIN处于0.75至2.1伏的安全范围内,但当开关26断开时VIN处于1.5至4.2伏的范围。一些晶体管或其他器件可能会被3或4伏的电压损坏。因此,带有断电开关的电阻分压器可能会损坏敏感晶体管或其他器件。
图2显示一个二极管分压器。一系列二极管30、32、36、36彼此串联,并与开关38串联。当开关38闭合时,流过每个二极管30、32、34、36的电流导致每个二极管的pn结电压降Vpn约为0.5-0.7伏。
在图2中,VIN位于二极管32、34之间,在VBAT和VIN之间有由二极管30、32引起的二极管压降,因此VIN=VBAT–2*Vpn,或低于VBAT约1至1.4伏。
当开关38断开以省电时,当二极管30的下端上升到高于VBAT–Vpn时,任何瞬间流过二极管30的电流都会停止。同样,当二极管32两端的电压小于Vpn时,通过二极管32的电流就会停止。因此,当开关38断开时,VIN不能上升到VBAT–2*Vpn以上。
VIN可以连接到敏感器件,如晶体管,因为二极管30、32防止VIN上升到VBAT–2*Vpn以上。当VIN没有被采样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时,开关38可以被断开以减少电流和功率。
然而,与具有精确电阻值R的电阻器22、24不同,通过二极管30、32的电压降Vpn可以随着工艺、电源电压和温度(PVT)条件而变化。此外,相当大的电流可能流过二极管30、32、34、36,增加了功耗。
靠电池供电运行的低功耗器件可以长时间处于待机模式,以延长电池寿命。能够关闭电压检测器以防止电池耗尽非常重要。先进的半导体工艺可能对损害非常敏感,以至于电池电压都可能会造成损坏。例如,4.2伏的电池超过了一些先进CMOS工艺的3.3伏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800011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