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防摔结构的发声装置及助听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23605779.9 | 申请日: | 2022-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91456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章调占;芦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玖益(深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25/00 | 分类号: | H04R2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爱迪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41 | 代理人: | 王广涛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桃源***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结构 发声 装置 设备 | ||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助听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摔结构的发声装置及助听设备,包括:主体结构和保护套;主体结构的一端设置有入耳部,入耳部用于在佩戴时伸入耳道;保护套连接于主体结构上与入耳部相对的另一端,保护套包括包覆于主体结构外周的第一包覆部和包覆于主体结构端面的第二包覆部,第一包覆部与主体结构的外周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缓冲腔。通过在与入耳部相对的另一端设置保护套,并使保护套的第一包覆部与主体结构外周表面之间形成第一缓冲腔,当发生意外摔落时,由于与入耳部相对的另一端被第一包覆部和第一缓冲腔包覆,为摔落提供缓冲,降低了具有防摔结构的发声装置因意外摔落导致损坏的概率,能够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声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摔结构的发声装置及助听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越来越重视残障人士的生活便利,研发出了不少为残障人士的生活提供便利的科技产品,例如助听器。助听器是一种辅助听力的工具,可以将听力障碍人士原本难以听见的声音进行放大,在听力障碍人士的耳内播放经过放大后的声音,使听力障碍人士可以利用残余的听力更加清楚地感知到外界的声音,极大地便利了听力障碍人士的日常生活。
最早的助听器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中叶,早期的助听器十分笨重,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晶体管和整合电路的发展,使得助听器的体积大大减小,逐渐有了现在助听器的雏形。在数字电路被应用到助听器后,世界上第一台耳机出现了,作为同样需要佩戴在耳部的设备,在进一步的技术发展中,助听器与耳机作为相似的佩戴式的发声设备,在形态和功能上也越来越相近,也有着同样的便携性的需求,即需要尽可能减小设备体积,以便于人们日常使用。如今,这类佩戴式的发声设备往往都具有了体积较小的优点,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便携需求。
然而,相比最初体积庞大笨重的助听器和耳机,较小的体积在便于携带的同时也意味着需要承担更多的摔坏的风险,当耳机意外从耳部脱落,或是取出时不小心脱手,都有可能导致耳机因落地磕碰导致内部零件损坏,而助听器的用户群体中有许多老年人,老年人的手脚往往不太便利,也十分容易使助听器意外摔落导致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摔结构的发声装置及助听设备,用于解决发生装置容易摔坏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摔结构的发声装置,包括:主体结构和保护套;主体结构的一端设置有入耳部,入耳部用于在佩戴时伸入耳道;保护套连接于主体结构上与入耳部相对的另一端,保护套包括包覆于主体结构外周的第一包覆部和包覆于主体结构端面的第二包覆部,第一包覆部与主体结构的外周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缓冲腔。为了适应人耳耳道的形状,现在的听力设备,例如耳机、助听器等,其用于入耳的一端一般较小,常设计为向耳道内延伸的锥形,使得听力设备用于入耳的一端与另一端形成重量差。由于这种普遍特性,当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防摔结构的发声装置摔落时,与入耳部相对的另一端往往最先与地面接触,承受较大的冲击,容易导致重要零件受到冲击损坏。通过在与入耳部相对的另一端设置保护套,并使保护套的第一包覆部与主体结构外周表面之间形成第一缓冲腔,当具有防摔结构的发声装置意外摔落时,由于与入耳部相对的另一端被第一包覆部和第一缓冲腔包覆,为具有防摔结构的发声装置中容纳了重要零件的一端提供缓冲,降低具有防摔结构的发声装置因意外摔落导致损坏的概率,能够延长具有防摔结构的发声装置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当用户佩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防摔结构的发声装置时,第一包覆部与用户耳部外周的皮肤接触,由于第一包覆部与主体结构的外表面间存在第一缓冲腔,第一缓冲腔使得第一包覆部在受到用户耳部外周的皮肤挤压时能够产生形变,使得具有防摔结构的发声装置能够适应不同用户的耳道形状,避免长时间佩戴对用户耳道产生损害,提高了用户佩戴的舒适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玖益(深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玖益(深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6057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桥板四轴内置油路结构
- 下一篇:一种AR眼镜脱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