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快速化霜的空调室外机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3591114.7 | 申请日: | 2022-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91604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刘相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莱多鑫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6 | 分类号: | F24F1/16;F25B4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北辰联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50 | 代理人: | 王俊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空调 室外 换热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快速化霜的空调室外机换热器,包括内置换热器的外机本体和除霜管,除霜管包括螺管和出风管,螺管螺接在外机本体的出风口,出风管固定在螺管远离外机的一侧,出风管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与外机本体的换热器热源连通,出风口与进风口贯通,出风口接收进风口的热气做除霜动作。本实用新型通过除霜管可以接收热空气对外机本体的出风口进行吹拂除霜动作,防止外机出风口结霜,通过除霜管包括螺管和出风管,在使用时,首先通过转动螺管将除霜管螺接安装在外机本体的出风口处,并使得出风管的进风口与外机本体的换热器热源连接贯通,从而使得出风管可以接收热空气传输至出风管出风口处对外机本体的出风口进行除霜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快速化霜的空调室外机换热器。
背景技术
空调热交换器的原理是: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成高压饱和气体(氨气或氟里昂),再由冷凝器冷凝;
通过节流装置节流后,进入蒸发器冷却并交换待冷却介质。例如,蒸发器连接到建筑物的每个房间,蒸发器中的蛇形管会加热空气,并通过气流将空气吹入室内,蒸发器蛇形管内的制冷剂换热后变成低压蒸汽返回压缩机,压缩机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制冷系统通过循环利用完成,加热和制冷的原理是一样的,即逆卡诺循环。制冷原理不同于冷凝器和蒸发器,即压缩机-蒸发器-节流装置-冷凝器。
但是在冬季,室外换热器工作时蒸发气化吸热,成为气体,同时吸取室外空气的热量,从而会造成空调出风口结霜的情况产生,从而导致机箱出风口堵塞,从而影响外机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室外换热器工作时蒸发气化吸热,成为气体,同时吸取室外空气的热量,从而会造成空调出风口结霜的情况产生,从而导致机箱出风口堵塞,从而影响外机性能问题,提供一种可快速化霜的空调室外机换热器。
一种可快速化霜的空调室外机换热器,包括内置换热器的外机本体和除霜管,所述除霜管包括螺管和出风管,所述螺管螺接在所述外机本体的出风口,所述出风管固定在所述螺管远离所述外机的一侧,所述出风管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外机本体的换热器热源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进风口贯通,所述出风口接收所述进风口的热气做除霜动作。
进一步的,所述外机一侧还设有风速传感器、连接座、第一传输管和内机换热器,所述风速传感器固定安装在所述除霜管外部,所述连接座固定在所述外机本体的输入端。
进一步的,所述空调外机配合所述连接座并通过所述第一传输管与所述内机换热器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内机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安装板、集风板、微型气泵和第四传输管,所述集风板固定在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出风口,所述微型气泵固定安装在所述集风板输出端。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输管,所述微型气泵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传输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传输管远离所述微型器泵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所述微型气泵电连接所述风速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内机换热器还包括第二传输管和第三传输管,所述第二传输管和第三传输管固定在所述内机换热器的输出端和输入端,所述第二传输管和第三传输管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中空设置,所述第二传输管和第三传输管与所述第一传输管贯通,所述第一传输管包括保护管和三个连接管,三个所述连接分别与所述第二传输管、第三传输管和第四传输管贯通。
上述可快速化霜的空调室外机换热器,通过除霜管可以与外机本体内部的换热器热源连接,使得除霜管可以接收热空气对外机本体的出风口进行吹拂除霜动作,防止外机出风口结霜,通过除霜管包括螺管和出风管,在使用时,首先通过转动螺管将除霜管螺接安装在外机本体的出风口处,并使得出风管的进风口与外机本体的换热器热源连接贯通,从而使得出风管可以接收热空气传输至出风管出风口处对外机本体的出风口进行除霜操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莱多鑫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莱多鑫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5911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顶盖组件、电池及电池模组
- 下一篇:电池包框架结构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