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竿稍电子报警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3571806.5 | 申请日: | 202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91251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薛志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薛志发 |
主分类号: | A01K97/12 | 分类号: | A01K97/12;A01K87/00;G08B21/18;G08B7/06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 代理人: | 贾楠 |
地址: | 264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报警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垂钓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竿稍电子报警器,包括鱼竿竿稍和报警器,鱼竿竿稍上设有感应机构,感应机构包括感应盒、控制器和陀螺仪感应器,鱼竿竿稍上设有感应盒,感应盒与鱼竿竿稍连接,感应盒内设有控制器和陀螺仪感应器,控制器和陀螺仪感应器分别与感应盒固定连接,陀螺仪感应器与控制器连接,报警器与控制器连接,报警器为蜂鸣器和/或感应灯,感应盒上设有照明灯,感应盒与鱼竿竿稍之间设有可拆卸机构,可拆卸机构可以由上夹座、下夹座和卡扣组成,可拆卸机构也可以由上夹持块、下夹持块和连接件组成,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使用成本低、报警准确、更换维修便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垂钓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竿稍电子报警器。
背景技术
在传统桥钓或筏钓时,垂钓者通常需要一动不动地注视鱼线上系着的浮漂或竿稍,以判断是否有鱼已经上钩,具体地,当浮漂上下浮动或竿稍上下抖动时,确定鱼儿已经上钩,这样垂钓者比较累,而且垂钓者不可能一直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浮漂,很有可能因为不专心而错失了不少渔汛,减少了鱼获,经检索,中国专利CN212232761U公开了一种鱼竿,包括鱼竿本体,报警器,固定在所述鱼竿本体的竿稍,所述报警器包括报警装置,抖动开关,响应于所述鱼竿本体的竿稍产生抖动时,控制所述报警装置进行报警,所述抖动开关包括:第一固定件,连接在所述鱼竿本体的竿稍,第一触点,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件上,第二固定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件上,弹性件,第一端规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件上,并与所述鱼竿本体平行设置,第二触点,固定连接在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上,其中,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串联在所述报警装置的控制回路上,所述第二触点响应于所述鱼竿本体的竿稍产生抖动时在所述弹性件上摆动,并与所述第一触点接触以闭合所述抖动开关,从而控制所述报警装置进行报警,上述专利的不足:一是上述专利中抖动开关结构复杂,操作不方便,使用成本高;二是上述专利中的弹性件,一方面很容易因为风大而晃动或摆动,导致第二触点与第一触点接触,产生误报警,另一方面,因为弹性件不稳定,容易导致第二触点与第一触点接触不到位就分开,进而无法形成通路,无法报警,错失鱼儿;三是上述专利中报警器、抖动开关均固定在鱼竿竿稍上,更换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成本低、报警准确、更换维修便利的竿稍电子报警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竿稍电子报警器,包括鱼竿竿稍和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竿竿稍上设有感应机构,所述感应机构包括感应盒、控制芯片、陀螺仪芯片、控制开关、电池、电容C1、电阻R1和照明灯,所述报警器为蜂鸣器和/或感应灯,所述感应盒与鱼竿竿稍连接,所述感应盒内设有控制芯片、陀螺仪芯片、蜂鸣器、电池、电容C1和电阻R1,所述感应灯、照明灯、控制开关分别固定在感应盒表面,所述电容C1一端与电阻R1一端串联,电容C1另一端与电池负极GND连接,电阻R1另一端与电池正极VCC1连接,控制开关的一端连接电池负极GND,另一端连接控制芯片的第7脚PB0,控制芯片的第1脚VDD连接电阻R1的一端VCC,控制芯片第8脚VSS连接电池负极GND,控制芯片第2脚PB5连接感应灯和照明灯的正极,控制芯片第3脚PB4连接感应灯和照明灯的负极,控制芯片第4脚PB3连接蜂鸣器的负极,蜂鸣器的正极连接电池正极VCC1点,控制芯片的第5脚PB2连接陀螺仪芯片的第12脚SCL,控制芯片的第6脚PB1连接陀螺仪芯片的第2脚SDA,陀螺仪芯片的第3脚VDDIO跟第7脚VDD连接后,同时跟电阻R1的一端VCC连接,陀螺仪芯片的第9脚GDD跟第4脚NC、第8脚NC共同连接至电池的负极GND,以利于使用时,当有鱼儿咬钩时,鱼竿竿稍会晃动或抖动,陀螺仪芯片能够精确感知鱼竿竿稍的位置变化,将信号传递给控制芯片,控制芯片启动蜂鸣器和/或感应灯进行报警。
本实用新型所述感应盒与鱼竿竿稍之间设有可拆卸机构,以利于方便拆卸感应盒,方便对感应盒内部件进行维修更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薛志发,未经薛志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5718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玻璃制品生产线供料道排渣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机调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