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冷渣机下渣管防喷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3546842.6 | 申请日: | 2022-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91603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东;王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瑞力达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06 | 分类号: | F23J1/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峰诚志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25 | 代理人: | 宋宇航 |
地址: | 266300 山东省青岛市胶***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渣机下渣管防喷渣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渣机下渣管防喷渣装置,包括进渣箱,输渣管一,输渣管二,输渣管三和冷渣机筒,进渣箱安装有防喷罩,防喷罩与冷渣机筒连接,冷渣机筒与底座连接;输渣管一,输渣管二和输渣管三动力端在进渣箱外侧,出料端在冷渣机筒中;输渣管外端安装有电机,螺旋柱安装在输渣管中,并与电机动力轴连接;电机在进渣箱外侧,输渣管一端安装在冷渣机筒中;电机与外部电源连接;输渣管一与输渣管二和输渣管三结构相同,输渣管二和输渣管三的电机在进渣箱外侧,输渣管安装在冷渣机筒中。本实用新型能把渣料打散避免渣料堆积在一块集中掉落在冷渣机筒中同一个位置,减少冷渣机筒内部压力,防止渣料喷出整体更加安全可靠,便于市场推广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冷渣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渣机下渣管防喷渣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滚筒式冷渣机在实际使用时,下渣管把渣料集中的输送到冷渣机筒中同一个位置,这样一来,便会给冷渣机内部带来较大的压力,再加上,下渣管与冷渣机之间长时间工作,发生磨损,易产生缝隙,从而使渣料喷出,所以说非常的危险
因此,发明一种冷渣机下渣管防喷渣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渣机下渣管防喷渣装置,包括进渣箱,防喷罩,输渣管一,输渣管二,输渣管三和冷渣机筒,其中:进渣箱内侧固定安装有防喷罩,且防喷罩与冷渣机筒的进料端转动连接,该冷渣机筒的下方通过支架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输渣管一,输渣管二和输渣管三的动力端分别固定安装在进渣箱的外侧,且输渣管一,输渣管二和输渣管三的出料端分别从进渣箱的外部穿进到冷渣机筒的内部,该输渣管一,输渣管二和输渣管三处于冷渣机筒内部一端的长度各不相同;所述输渣管一包括输渣管,电机和螺旋柱;所述输渣管的外端固定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动力轴通过联轴器与螺旋柱的一端转动连接,该螺旋柱处于输渣管的内部,并与输渣管转动连接;所述电机与输渣管之间进行密封处理,电机处于进渣箱的外侧,且输渣管的一端穿过进渣箱与冷渣机筒的内部连通,并与冷渣机筒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电机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输渣管一与输渣管二和输渣管三的组成结构相同,且输渣管二和输渣管三的电机处于进渣箱的外侧,该输渣管二和输渣管三的输渣管分别穿过进渣箱与冷渣机筒的内部连通,并与冷渣机筒的内部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进渣箱包括箱体,进渣通道,料仓一,料仓二,料仓三,八字板,导料齿一,导料齿二和导料齿三,且箱体的上方开设有进渣通道,该箱体的内部均布开设有料仓一,料仓二和料仓三;所述料仓一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八字板;所述箱体的底端通过支架与底座的上方固定连接;所述进渣通道的内部从上自下均布固定设置有导料齿一,导料齿二和导料齿三,且导料齿一,导料齿二和导料齿三不在一条直线上呈交错状,该导料齿一的底端与料仓二的位置对应,导料齿二的底端与料仓三的位置对应,导料齿三的底端与料仓一的位置对应;所述输渣管靠近电机一侧的内部与料仓三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箱体的内侧与防喷罩的外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喷罩包括外罩,内罩和空腔,且外罩固定套在内罩的外侧,该外罩与内罩之间设置有空腔;所述外罩的外侧与箱体的内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罩内表面的前侧开设有环形密封槽一,且外罩的内部与冷渣机筒进渣端的外侧转动连接,该环形密封槽一与冷渣机筒进渣端的外侧之间转动安装有密封轴套;所述内罩外表面的前侧开设有环形密封槽二,且内罩的外侧与冷渣机筒进渣端的内部转动连接,该环形密封槽二与冷渣机筒进渣端内部之间转动安装有密封轴套。
优选的,所述输渣管一处于冷渣机筒内部的长度小于输渣管二和输渣管三处于冷渣机筒内部的长度,且输渣管二处于冷渣机筒内部的长度小于输渣管三处于冷渣机筒内部的长度;所述输渣管三在输渣管二的斜上方,输渣管二在输渣管一的斜上方,且输渣管一与输渣管二和输渣管三在同一斜线上,该输渣管二的输渣管内部与料仓一的内部连通,输渣管三的输渣管内部与料仓二的内部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瑞力达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瑞力达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5468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芯片3D封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排水系统及地下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