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冲击力检测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223424611.8 | 申请日: | 2022-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3821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 发明(设计)人: | 林福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赛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30 | 分类号: | G01N3/30;G01N3/02;G01M7/08 |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938 | 代理人: | 韩菊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击力 检测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冲击力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冲击力检测设备,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顶面一侧的夹持件以及两个对称设置于壳体顶面另一侧的连接块,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零件需要进行抗冲击力检测的位置,快速调整连接环、撞击球的位置,从而提高抗冲击力检测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通用性,同时,撞击球以钟摆摆动的方式撞击冲击物,冲击物对零件形成固定的冲击力,此种冲击方式,撞击球对零件的冲击力随撞击球摆动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操作者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撞击球的摆动高度,对零件形成不同的冲击力,进而可以全面检测零件抵抗冲击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冲击力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冲击力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汽车外壳是汽车零部件中具有一定安全性作用的构件,现有技术中有对塑料零部件的试验,都是基于碰撞的试验,以整个汽车作为试验对象,试验车辆在碰撞试验中的强度,但该试验无法试验塑料零部件单独受到冲击时的情况;
一般汽车外壳等零件进行抗冲击力检测大部分都是由人工进行检测,人工检测时,需要工作人员手拿着锤子对汽车外壳等零件进行敲击,从而对汽车外壳等零件进行抗冲击力检测,人工进行检测不仅耗时耗力,而且不能保证工作人员的敲击力度一致,所以容易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现有技术中也有部分通过滚珠掉落撞击汽车外壳进行的抗冲击力检测,但是当需要对汽车外壳不同位置进行检测时,一般是通过调节汽车外壳的位置来使得钢球掉落在汽车外壳的不同位置,从而对汽车外壳不同位置进行检测,这种方式只能适用于特定大小的汽车外壳,当对较大的汽车外壳进行检测时,该种方式无法适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冲击力检测设备,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当需要对汽车外壳不同位置进行检测时,操作麻烦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冲击力检测设备,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顶面一侧的夹持件以及两个对称设置于壳体顶面另一侧的连接块,还包括设置于两个连接块之间的转杆、弹性连接于转杆侧面的连接环以及连接于连接环下端的撞击球,转杆的侧面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卡槽,连接环的内表面连接有气囊;
设置于连接块内部的驱动件,用于调整撞击球的倾斜角度;
设置于连接块内部靠近驱动件位置的调整件,用于调整连接环、撞击球的位置。
进一步地,驱动件包括设置于其中一个连接块侧面的气泵,连接块内部对应气泵位置开设的安装槽,安装槽的输出端与安装槽贯穿连接,安装槽远离气泵的侧面通过弹簧连接有挤压板,转杆靠近气泵的一端延伸至安装槽的内部,并与挤压板螺纹连接,安装槽靠近气泵的侧面下端贯穿连接有出气管,出气管包括管道与控制阀。
进一步地,调整件包括开设于转杆内部的连接槽、设置于转杆的侧面靠近连接环位置的第一波纹连接管、设置于第一波纹连接管靠近连接环一端的推动块以及贯穿连接于推动块侧面的放气管,所述放气管包括管道与控制阀,所述连接槽的一端与第一波纹连接管贯穿连接,所述连接槽的另一端设有连接件。
进一步地,连接件包括转杆的侧面靠近安装槽内部与连接槽贯穿连接的第二波纹连接管,第二波纹连接管远离连接槽的一端与挤压板贯穿连接,第二波纹连接管的侧面靠近挤压板的位置连接有开关阀。
进一步地,壳体的顶面通过伸缩杆与连接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赛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赛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4246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射频电缆组件的焊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缆故障测距仪的校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