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智能汽车充电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223387254.2 | 申请日: | 2022-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91152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白狐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53/16 | 分类号: | B60L53/16;B60L53/18;B60L53/31 |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捷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3 | 代理人: | 李丽敏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智能 汽车 充电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携式智能汽车充电设备,包括:上壳、进线电机和出线电机;上壳的上部设置有吊顶支架,上壳的下端装配有下壳,上壳和下壳内转动设置有绕线盘,绕线盘上缠绕有充电线,充电线的一端与电源线相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充电枪;进线电机的一端连接有第一电子离合器,第一电子离合器与绕线盘之间通过进线齿轮组传动连接;出线电机的一端连接有第二电子离合器,第二电子离合器的一端连接有出线齿轮组,出线齿轮组的另一端连接有出线机构。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智能汽车充电设备方便安置,可自动出线和收线,方便车主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充电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智能汽车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在迅猛发展,然新能源充电设施发展建设已经非常快速,但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充电桩的商业模式和车主的充电体验上。充电桩生产产商充电桩从运营的商业模式来看,如果单靠充电作为主要商业模式,可能是无法支撑充电服务市场持续发展的,因为建设充电站找地难、设备成本高、供电等问题可能会困扰充电桩运营商,同时因为充电设施布局不合理导致充电桩利用率低,以及因充电引发的安全事故事件也所影响。从车主的充电问题来说,一是小区安桩困难,二是充电互通不足,寻找性能良好、传统的汽车充电桩都需要人为的拉线和收线,很容易造成电线受损和打结,让车主的体验感大打折扣,所以导致电动汽车使用成本低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智能汽车充电设备,用于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或缓解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携式智能汽车充电设备,包括:
上壳,所述上壳的上部设置有吊顶支架,所述上壳的下端装配有下壳,所述上壳和下壳内转动设置有绕线盘,所述绕线盘上缠绕有充电线,所述充电线的一端与电源线相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充电枪;
进线电机,所述进线电机的一端连接有第一电子离合器,所述第一电子离合器与所述绕线盘之间通过进线齿轮组传动连接;
出线电机,所述出线电机的一端连接有第二电子离合器,所述第二电子离合器的一端连接有出线齿轮组,所述出线齿轮组的另一端连接有出线机构。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可选特征。
可选地,所述出线机构包括:出线壳、一对出线轮和一对出线从动轮,所述出线壳的两端导通,两个所述出线轮之间连接有带轮机构,其中一个所述出线轮的主轴与所述出线齿轮组传动连接,两个所述出线轮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一个出线从动轮,充电线穿过所述出线壳并夹在所述出线轮和所述出线从动轮之间。
可选地,所述上壳的下部设置有内托架,所述绕线盘的主轴的下端与所述内托架之间设置有重量感应器
可选地,所述出线机构与所述绕线盘之间设置有导线轮和导线同步轮,所述充电线从所述导线轮和所述导线同步轮之间通过。
可选地,所述上壳的下部设置有出线口,所述充电枪伸出所述出线口,所述出线口内还设置有受力感应器。
可选地,所述绕线盘与出线机构之间还设置有光敏传感器,所述充电线穿过所述光敏传感器,所述充电线的末端处设置有光感应环。
可选地,所述下壳的下部设置有门扇,所述门扇的内侧设置有接触器和接电端口。
可选地,所述下壳的侧面还设置有显示屏,所述上壳的侧面设置有显示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白狐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白狐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3872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痕去标签品检机
- 下一篇:一种圆形玻璃用辅助压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