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UV成型防刮保护膜有效
申请号: | 202223386681.9 | 申请日: | 2022-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89513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何斌;郑昭漫;陈旋宗;吴建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普莱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29 | 分类号: | C09J7/29;C09J7/38 |
代理公司: | 东莞领航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45 | 代理人: | 刘远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uv 成型 保护膜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UV成型防刮保护膜,包括:第一离型层、第二离型层和使用层;第一离型层通过第一压敏胶层贴附于使用层的一面上,第二离型层通过第二压敏胶层贴附于使用层的另一面上。使用层包括硬化涂层、聚酯薄膜、半固化层和两个二氧化硅涂层,一二氧化硅涂层位于聚酯薄膜的一面上,另一二氧化硅涂层位于聚酯薄膜的另一面上,半固化层设置于二氧化硅涂层远离聚酯薄膜的一面上,硬化涂层设置于另一二氧化硅涂层远离聚酯薄膜的一面上。贴膜时,先撕下第一离型层,然后将使用层贴于手机屏幕上,贴附完毕后,再撕开第二离型层,即能正常使用手机。通过使用使用层,能很好地确保整体的透光率,且不影响指纹图像采集和指纹识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护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UV成型防刮保护膜。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手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常见的带有曲面屏幕的智能手机,屏下指纹解锁成为必备功能之一,越来越符合大众审美外观体验,但是此类3D的曲面屏幕,长时间使用易出现划痕,磨损。同时曲面屏幕由于玻璃面硬度高,掉落容易出现裂屏风险。另外,自从增加屏下指纹解锁功能后,由于普通保护膜选用PET、PC或PSF等塑料材料,因自身材料对光线放射起到干涉效应。使其透光率只能做到90%左右,此类材料单独使用,影响指纹图像采集和指纹识别。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UV成型防刮保护膜,包括:第一离型层、第二离型层和使用层;
所述第一离型层通过第一压敏胶层贴附于所述使用层的一面上,所述第二离型层通过第二压敏胶层贴附于所述使用层的另一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离型层和所述第二离型层均为塑料薄膜。
进一步地,所述使用层包括硬化涂层、聚酯薄膜、半固化层和两个二氧化硅涂层,一所述二氧化硅涂层位于所述聚酯薄膜的一面上,另一所述二氧化硅涂层位于所述聚酯薄膜的另一面上,所述半固化层设置于一所述二氧化硅涂层远离所述聚酯薄膜的一面上,所述硬化涂层设置于另一所述二氧化硅涂层远离所述聚酯薄膜的一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半固化层为UV光固层。
进一步地,所述半固化层的厚度为50μ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敏胶层和所述第二压敏胶层的材质为有机硅或丙烯酸或聚氨酯体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敏胶层和所述第二压敏胶层的厚度为15μm。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二氧化硅涂层的厚度为0.1-0.5μm。
进一步地,所述硬化涂层为丙烯酸聚酯涂层。
进一步地,所述硬化涂层的厚度为2μ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将此UV成型防刮保护膜贴附于手机屏幕上时,先撕下第一离型层,然后将使用层贴于手机屏幕上,贴附完毕后,再撕开第二离型层,即能正常使用手机。通过使用使用层,能很好地确保整体的透光率,且不影响指纹图像采集和指纹识别。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V成型防刮保护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V成型防刮保护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普莱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普莱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3866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烤箱用的改进型热风罩极电机
- 下一篇:一种鱼仔干卤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