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3319464.8 | 申请日: | 2022-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91225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文昭君;朋朝明;张广谱;文勇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F1/1339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泰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62 | 代理人: | 石鸣宇 |
地址: | 518063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显示装置 | ||
本申请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板、灯板、多个灯珠和光学膜片组,所述背光板和所述光学膜片组形成混光腔体,所述灯板设于所述混光腔体内,所述灯板的出光侧阵列分布有多个所述灯珠,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背光板和所述光学膜片组之间,且所述支撑件位于相邻所述灯珠之间;所述支撑件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支撑柱,所述多个支撑柱一端设于所述背光板的出光侧,另一端支撑所述光学膜片组。相较于现有技术的一个扁平式的支撑柱而言,本申请的支撑架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支撑柱,且位于相邻灯珠之间,其对光学膜片组的支撑更为稳定牢固且能够均匀出光。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直下式背光方案中,为使得垂直光线均匀入射,目前灯珠,胶水,透镜、光学膜片组组合的一次二次和三次光学处理不能满足光线从灯珠到达液晶玻璃短距离就实现均匀,必须有一个光线混合的过程和距离,使得光线在混光区进行完全混光,最终到达液晶玻璃时的光线均匀一致,从而展现完美的亮度和显示均匀性,达到较好的显示效果。如此直下式背光方案中即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个混光腔体,而混光腔体是中空结构,当显示产品具备一定尺寸后,必须要有支撑结构对顶部的扩散板和光学膜片及液晶玻璃进行支撑,保证混光尺寸(OD尺寸),也保护不压迫不损坏灯,这个支撑部件也就是支撑柱。
现有的支撑柱基本采用单柱结构,即在相邻的灯珠之间设立一个支撑柱,若支撑柱过粗不利于光线穿透,支撑柱附近出现亮暗影现象;若支撑柱过细则不利于支撑,经常性出现支撑柱被压弯,扩散板被支撑柱撞裂,液晶玻璃被支撑柱顶出斑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旨在使得支撑柱同时满足稳固和均匀出光。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板、灯板、多个灯珠和光学膜片组,所述背光板和所述光学膜片组形成混光腔体,所述灯板设于所述混光腔体内,所述灯板的出光侧阵列分布有多个所述灯珠,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背光板和所述光学膜片组之间,且所述支撑件位于相邻所述灯珠之间;所述支撑件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支撑柱,所述多个支撑柱一端设于所述背光板的出光侧,另一端支撑所述光学膜片组。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支撑柱之间以相同间隔分布。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沿所述背光板朝向所述光学膜片组的方向,多个所述支撑柱呈分散状。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为直线段、折线段或者曲线段。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为折线段时,所述支撑段包括:第一支撑段,所述第一支撑段一端用于支撑所述光学膜片组;以及第二支撑段,所述第一支撑段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段一端呈角度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段另一端设于所述背光板的出光侧。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沿所述背光板朝向所述光学膜片组的方向,相邻所述支撑柱的所述第二支撑段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相邻所述支撑柱的所述第一支撑段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段用于支撑所述光学膜片组的端面为支撑面,多个所述支撑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还包括基底,所述基底设于所述背光板的出光侧,同一所述支撑件的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段另一端均与所述基底的出光侧连接。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为透光支撑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3194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