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圆形沉井的后背墙有效
申请号: | 202223272538.7 | 申请日: | 2022-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8912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杨正银;许俊锋;宋科程;汪凡;程豪;陈建伟;梁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凌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316 | 代理人: | 叶绿林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形 沉井 后背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顶管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圆形沉井的后背墙,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底座上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穿过挡板,所述挡板两面均与所述通槽内壁相抵接,所述挡板通过升降机构与所述底座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确保了支撑板不与沉井内壁相接触,对沉井内壁起到保护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顶管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形沉井的后背墙。
背景技术
在圆形成井的下端进行顶管施工时,通过采用顶管机对管道进行顶出,将土壤进行挤压,从而形成隧道,在顶管机进行工作时,需要采用后背墙对顶管机进行支撑,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浇筑的方式与圆形沉井的内壁相抵接,形成后背墙,对顶管机进行支撑,但是这种操作方式需要等混凝土进行凝固,导致完成的周期较长,影响了施工的进度,为了加快施工的进度,通过采用钢板来代替这样混凝土结构,但是由于在圆形沉井的内径是不相同,钢板的弧度不能发生改变,导致在钢板不能与不同尺寸的沉井内壁完全相抵接,从而导致受力面积较小,导致单位面积受到较大的压力,在进行支撑时,容易对圆形沉进造成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钢板不能与不同尺寸的沉井内壁完全相抵接,从而导致受力面积较小,导致单位面积受到较大的压力,在进行支撑时,容易对圆形沉进造成损坏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圆形沉井的后背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圆形沉井的后背墙,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底座上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穿过挡板,所述挡板两面均与所述通槽内壁相抵接,所述挡板通过升降机构与所述底座连接。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螺纹杆、连接部,所述挡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所述连接部,两个所述连接部上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所述螺纹杆,两个所述螺纹杆螺纹贯穿所述底座。
优选的,所述轴承为回转轴承。
优选的,两个所述螺纹杆上均固定连接有皮带轮,两个所述皮带轮上套设有皮带。
优选的,所述挡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插入部,所述插入部呈三角形结构。
优选的,其中一个所述螺纹杆上固定连接有扭动部,所述扭动部呈正六边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螺纹杆均为不锈钢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圆形沉井的后背墙,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用升降机构带动挡板进行移动,将挡板插入到地下,由于挡板存在较大的面积,对装置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支撑板对顶管机相抵接时,出现移动的情况,提供了反作用力,同时确保了支撑板不与沉井内壁相接触,对沉井起到保护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圆形沉井的后背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圆形沉井的后背墙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圆形沉井的后背墙的正视图。
图中:支撑板1、底座2、螺纹杆3、挡板4、插入部5、连接部6、皮带轮7、扭动部8、皮带9、通槽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2725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吊钩闭锁装置及吊钩
- 下一篇:用于汽车仪表板装配的固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