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杆泵机制的盾构同步注浆外加剂混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3269536.2 | 申请日: | 2022-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89128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叶飞;韩兴博;李永健;郑恒良;方庆;王亚冰;郭凯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6 | 分类号: | E21D9/06;E21D11/10;B01F27/72 |
代理公司: | 西安永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1 | 代理人: | 何彩霞 |
地址: | 71006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杆 机制 盾构 同步 外加 混合 装置 | ||
一种螺杆泵机制的盾构同步注浆外加剂混合装置,外加剂注入管与混合装置的第一进料入口相连通,同步浆液注入管与混合装置的第二进料入口相连通,混合装置的出料管与注浆管相连通,注浆管通过管夹固定于盾构尾体内,盾构尾体与管片之间设置有盾尾刷;本实用新型在混合装置内将同步浆液与外加剂的充分混合,可使浆液在较快的时间内达到初凝,降低了浆液的流动性,较早地稳定了管片的变形,从而避免隧道上浮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盾构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螺杆泵机制的盾构同步注浆外加剂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随着盾构的推进,在管片和土体之间会出现盾尾间隙。由于盾尾间隙的存在,容易造成地面沉降量过大的不良后果,为了填充这些间隙,就要在盾构机推进过程中,保持一定压力(综合考虑注入量)不间断地从盾尾直接向壁后注浆,当盾构机推进结束时,停止注浆。同步注浆工艺是盾构法隧道施工过程中的一道关键工序,对成环隧道结构的稳定、周围土体的变形控制等起到关键作用。这种方法是在环形建筑空隙形成的同时用浆液将其填充的注浆方式。即当盾构机继续向前推进施工时,同时进行浆液的注入,以此避免管片的上浮现象以及地面的过大沉降。
经研究发现,加入同步浆液与外加剂混合后形成的双液浆可一定程度上防止管片的上浮,然而目前在注浆管内还无法实现同步浆液与外加剂的充分混合,因此,开发一种混合效果良好的盾构同步注浆外加剂混合装置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提高同步注浆效果、降低了浆液流动性的螺杆泵机制的盾构同步注浆外加剂混合装置。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螺杆泵机制的盾构同步注浆外加剂混合装置,外加剂注入管与混合装置的第一进料入口相连通,同步浆液注入管与混合装置的第二进料入口相连通,混合装置的出料管与注浆管相连通,注浆管通过管夹固定于盾构尾体内,盾构尾体与管片之间设置有盾尾刷。
本实用新型的混合装置为:混合装置本体为中空腔体,腔体上设置有出料管、第一进料入口、第二进料入口,螺杆泵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转动轴相连接,转动轴穿入混合装置本体内且转动轴上设置有叶片,出料管端部设置有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转动轴安装叶片的部分伸入出料管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叶片为螺旋叶片,沿转动轴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转动轴上设置有轴承,轴承与混合装置本体内壁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注浆管折弯处设置有过渡块和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在混合装置内将同步浆液与外加剂的充分混合,可使浆液在较快的时间内达到初凝,降低了浆液的流动性,较早地稳定了管片的变形,从而避免隧道上浮的发生。
2、本实用新型利用螺杆泵带动叶片旋转搅拌,可使同步浆液与外加剂混合均匀,提高同步注浆效果。
3、本实用新型将浆液混合装置置于注浆管外,通过接头连接,即插即用,拆卸方便,便于检修,普适性好;且能有效防止堵管,安全性高。
4、本实用新型在转动轴和混合装置本体之间设置有轴承,可有效防止浆液和外加剂倒流进螺杆泵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混合装置1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长安大学;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2695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输电通道应急处置的无人机行走取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全皮带输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