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风分离器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223265680.9 | 申请日: | 2022-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7425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 发明(设计)人: | 徐庆;王春利;王浩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华光环保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4C9/00 | 分类号: | B04C9/00 |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7 | 代理人: | 杨辰;顾吉云 |
| 地址: | 21402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风 分离器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旋风分离器结构,其能够有效的将气体和固体颗粒进行分离,提高分离效果,其包括旋风筒和回料管,所述旋风筒包括上部直圆筒和下部圆锥筒,所述上部直圆筒侧壁开设有切向布置的进料口、顶部中心设有贯穿顶部盖板的引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圆锥筒与所述回料管之间设置有变径管,所述变径管包括上扩口段、中直筒段、下缩口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旋风分离器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旋风分离器的工作原理是靠固体和气体的混合气流切向引入分离器直圆筒而造成斜向下的旋转运动,气流由直线运动转变为圆周运动,从而使具有较大惯性离心力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甩向器壁,并在重力作用下经分离器圆锥筒落流至下部回料管形成固体物流的循环,旋转气体则在筒体内收缩向中心运动,并沿筒壁下降,转而由下反转向上形成上涡流而进入气体通道。
上述分离过程在直圆筒和上大下小的圆锥筒内完成,由于形成的局部上涡流径向和轴向速度较快,往往会有相当数量的颗粒被上升涡流所裹挟,从而影响分离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进一步提高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风分离器结构,其能够有效的将气体和固体颗粒进行分离,提高分离效果。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旋风分离器结构,其包括旋风筒和回料管,所述旋风筒包括上部直圆筒和下部圆锥筒,所述上部直圆筒侧壁开设有切向布置的进料口、顶部中心设有贯穿顶部盖板的引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圆锥筒与所述回料管之间设置有变径管,所述变径管包括上扩口段、中直筒段、下缩口段。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倾斜向下布置;
所述引风管底部延伸至所述进料口中心线位置;
所述上扩口段的圆锥角为40°;
所述下缩口段的圆锥角为50°。
采用本实用新型后,固体和气体在旋风筒内完成第一次分离,仍裹挟有颗粒的上升气体涡流在变径管内让气体和固体颗粒得到进一步分离,通过两次分离有效的提高了分离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所示,一种旋风分离器结构,其包括旋风筒1和回料管2,旋风筒1包括上部直圆筒3和下部圆锥筒4,上部直圆筒3侧壁开设有切向且倾斜向下布置的进料口5、顶部中心设有贯穿顶部盖板6的引风管7,下部圆锥筒4与回料管2之间设置有变径管8,变径管8包括上扩口段9、中直筒段10、下缩口段11。引风管7底部延伸至进料口5中心线位置,上扩口段的圆锥角为40°,下缩口段的圆锥角为50°。
工作原理如下:烟气从切向斜向下的进料口5进入,以便汽流形成斜向下旋转的运动,具有较大惯性离心力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甩向器壁,并在重力作用下经下部圆锥筒4下落,旋转气体则在筒体内收缩向中心运动,并沿筒壁下降,转而由下反转向上形成上涡流而进入气体通道,固体和气体在此完成第一次分离,此时形成的局部上涡流径向和轴向速度较快;仍裹挟有颗粒的上升气体进入变径管内,涡流在上扩口段9因横截面扩大,固体颗粒之间和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隙也随之增大,且局部上涡流径向和轴向速度也得以缓冲,使得固体颗粒和气体在重力和残余的上升涡流压力作用下得到进一步分离,即二次分离,烟气往上从引风管7引出,固体颗粒进入回料管2内引至后续的固体物流循环管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华光环保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华光环保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2656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取暖桌电机驱动模块的保护电路
- 下一篇:一种大型垃圾焚烧卧式余热锅炉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