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芯组件用端板、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2223219411.9 | 申请日: | 2022-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867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 发明(设计)人: | 刘杨彬;徐超;蒋雷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50/15 | 分类号: | H01M50/15;H01M50/209;H01M50/244;H01M50/249 |
| 代理公司: | 北京开阳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0 | 代理人: | 田晓宁 |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组件 用端板 电池 模组 车辆 | ||
1.一种电芯组件用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端板本体;
所述端板本体用于与电芯组件连接,所述端板本体朝向所述电芯组件的一侧具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用于缓冲电芯组件的鼓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组件用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的背离所述电芯组件的一面位于所述端板本体内,所述缓冲结构的朝向所述电芯组件的一面与所述端板本体的朝向所述电芯组件的一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组件用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的背离所述电芯组件的一面为弧面或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组件用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的外轮廓与所述端板本体的外轮廓之间的尺寸为H1、所述电芯组件中的电芯体的高度为H,满足如下限定:H1≥1.5mm;
和/或,2%H≤H1≤35%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组件用端板,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端板本体至所述电芯组件的方向上,所述端板本体的厚度为T、所述端板本体在所述缓冲结构处的厚度为T2,满足如下限定:10%*T≤T2≤80%*T。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组件用端板,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端板本体的朝向所述电芯组件的一侧至所述端板本体的背离所述电芯组件的一侧,所述缓冲结构的宽度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组件用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的几何中心与所述端板本体的几何中心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芯组件用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为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芯组件用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本体为绝缘端板;
和/或,所述缓冲结构与所述端板本体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芯组件用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本体的朝向所述电芯组件的一面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电芯组件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缓冲结构的外轮廓与所述端板本体的外轮廓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芯组件用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双面胶条;
所述双面胶条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双面胶条沿所述端板本体的周向围设在所述缓冲结构的外轮廓与所述端板本体的外轮廓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芯组件用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端板本体的外缘设置。
13.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电芯组件用端板。
14.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模组。
1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芯模组或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21941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联动的双导风板及其空调
- 下一篇:电池模组及车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