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熟料散装机的收尘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3172593.9 | 申请日: | 2022-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7074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杰;马晓峰;王天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凯盛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69/18 | 分类号: | B65G69/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高福勇 |
| 地址: | 21003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熟料 散装 收尘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熟料散装机的收尘装置,包括支架以及设于支架上的伸缩套筒,伸缩套筒包括竖直设置的内套筒、同心并活动套设在内套筒外的第一外套筒、同心并活动套设在第一外套筒外的第二外套筒、以及同心并活动套设在第二外套筒外的第三外套筒;内套筒的上端固定在支架上;本实用新型能使第三外套筒的下端开口处始终近距离位于落料点上方,进而使收尘器的收尘风量集中在物料最终停留处的上方,从而能将扬起的粉尘快速、彻底的吸入到收尘器中,进而大幅提升了收尘效果以显著减少散装时现场的粉尘量,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收尘器内的收尘管道易磨损、寿命短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熟料散装机的收尘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熟料散装机会在熟料装车时产生较大的灰尘,虽然熟料散装机的出料口内部安装有收尘器,但是由于其距离落料点较远,所以吸尘效果不明显,并且小的熟料颗粒会进入到收尘器内的收尘管道中,时间久了就会磨穿收尘管道的内壁(特别是弯头处),导致收尘器使用寿命较短。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的普遍方法是把收尘器的收尘风量加大,并在收尘管道弯头内壁处贴耐磨陶瓷片,以确保收尘管道不被磨穿,但由于收尘器的进风口距离落料点仍然较远,导致收尘风量集中在物料开始下落的地方,而不是物料最终停留的地方,致使落料点处的风量很小,基本无负压,因此上述方法在实际使用中并不理想,散装时现场的粉尘依然很大,而由于风量的加大,吸入到收尘管道中的熟料颗粒的数量更多、速度更快,进而导致耐磨陶瓷片收到的冲击力和冲击时间均大幅增加,最终耐磨陶瓷片也会快速被磨穿,只能高频率的更换耐磨陶瓷片,治标不治本,亟需等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大幅提升了收尘效果以显著减少散装时现场的粉尘量,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收尘器内收尘管道易磨损、寿命短的问题的熟料散装机的收尘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熟料散装机的收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以及设于支架上的伸缩套筒,所述伸缩套筒包括竖直设置的内套筒、同心并活动套设在内套筒外的第一外套筒、同心并活动套设在第一外套筒外的第二外套筒、以及同心并活动套设在第二外套筒外的第三外套筒;所述内套筒的上端固定在支架上,所述内套筒的下端开口处外壁上、所述第一外套筒的下端开口处外壁上、以及所述第二外套筒的下端开口处外壁上还均套设固定有一个挡圈,对应地,所述第一外套筒的上端开口处边缘、所述第二外套筒的上端开口处边缘、以及所述第三外套筒的上端开口处边缘还均固定有一个环形挂耳圈,位于第一外套筒上的所述环形挂耳圈包围在内套筒外部并设于内套筒上的挡圈的上方,位于第二外套筒上的所述环形挂耳圈包围在第一外套筒外部并设于第一外套筒上的挡圈的上方,位于第三外套筒上的所述环形挂耳圈包围在第二外套筒外部并设于第二外套筒上的挡圈的上方。
优选地,位于第一外套筒上的所述环形挂耳圈的内径小于内套筒上的挡圈的外径,位于第一外套筒上的所述环形挂耳圈的外径大于位于第二外套筒上的环形挂耳圈的内径。
优选地,位于第二外套筒上的所述环形挂耳圈的内径小于第一外套筒上的挡圈的外径,位于第二外套筒上的所述环形挂耳圈的外径大于位于第三外套筒上的环形挂耳圈的内径。
优选地,位于第三外套筒上的所述环形挂耳圈的内径小于第二外套筒上的挡圈的外径。
优选地,还包括收尘气箱,所述收尘气箱固定在支架顶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能跟随出料套筒的位置使第三外套筒的下端开口处始终近距离位于落料点上方,进而使收尘器的收尘风量集中在物料最终停留处的上方,从而能将扬起的粉尘快速、彻底的吸入到收尘器中,进而大幅提升了收尘效果以显著减少散装时现场的粉尘量,而且在收尘器内的收尘管道上游处设置了收尘气箱以防止吸入的熟料颗粒进入到收尘器内的收尘管道中,进而从根本上解决了收尘器内的收尘管道易磨损、寿命短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凯盛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凯盛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1725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爪式弯板金属链条
- 下一篇:一种喷药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