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基岩屑萃取提油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3161712.0 | 申请日: | 2022-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86426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7 |
发明(设计)人: | 温小荣;操盛章;梁椿松;陶永金;尹越峰;蒋世金;杨瑞鹏;孙璠;郭红磷 | 申请(专利权)人: | 迈安德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洲际华盛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1/04 | 分类号: | C10G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任利国 |
地址: | 225127 江苏省扬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岩 萃取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基岩屑萃取提油系统,包括岩屑萃取器,岩屑萃取器的岩屑出口通过湿料刮板与蒸脱机的入口相连,蒸脱机的出口与岩屑出料刮板的入口相连;岩屑萃取器的浓混出口通过浓混合油泵与旋液分离器的入口相连,旋液分离器的顶流出口与混合油暂存罐的入口相连,混合油暂存罐的出油口通过一蒸喂料泵与第一蒸发器的进料口相连,第一蒸发器的出油口与混合油加热器的管程入口相连,混合油加热器的管程出口与汽提塔的进油口相连,汽提塔的底部出口通过汽提泵与矿物油换热器的热侧入口相连,矿物油换热器的热侧出口与回收油输出管相连。本系统不但可以真正实现油基岩屑的无害化处理,还可以回收油剂作为新油基泥浆的配制原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基岩屑处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油基岩屑萃取提油系统,属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页岩气的大规模勘探开发,多分支井和水平钻井越来越多,油基泥浆在各类钻井平台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油基泥浆钻井有多种工艺,同时采用的油类也有多种,常用的油类包括柴油、原油、动物油、植物油、合成油、矿物油等。采出的含油钻屑中还含有水、黏土、各种化学处理剂、钻井液加重材料等成分。如何安全有效地处理大量的含油岩屑,已经成为油田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已有以下几种常用的含油钻屑处理技术包括填埋法、回注法、热解析法、机械法+生物处理法等。其中,填埋法分为直接填埋、冷冻填埋等。直接填埋是填埋前先将含油钻屑通过沉降分离、机械脱液等处理后将液相、固相成分分别处理,液相成分达到标准后直接排放,剩下的固相部分在坑池中通过自然风干,然后固化,寻找合适的地点进行填埋。在寒冷的地方,可以将油基泥浆废弃物永久地注入冻土层。
回注法目前主要应用在海上钻井平台,通过固控设备将待处理的油基泥浆废弃物输送到浆化设备,浆化设备可以对油基泥浆废弃物进行研磨、剪切和筛选,减小钻屑的粒度,达到回注的要求,然后通过高压泵注入到特定的安全地层。
热解析法是通过加热将含油钻屑温度升高到钻屑中液相(水和油)的蒸馏温度,钻屑中的水和油在高温下变成气态而挥发出来,混合蒸汽进入冷凝系统后,在冷凝系统凝结成液体,实现了液相的油水分离。
机械法+生物处理法首先通过振动筛、甩干机、离心机等设备将油基泥浆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出的液油可回收在利用。然后采用污泥生物反应器选择、培养特定类型的微生物将含油钻屑中的油类物质降解,实现无害化处理。
综合以上的含油钻屑处理技术,填埋法和回注法并没有将岩屑中油类和化学处理剂分离出来,对环境污染太大;热解析法可以分离大部分轻相物质,但能耗太大,且解析后的固相中还有较多不易挥发的油基,如何安全处理仍然是个问题;机械法+生物处理法,占地太大,降解时间太长,很难实现快速稳定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油基岩屑处理耗能大、占地大、处理不彻底的问题,提供一种油基岩屑萃取提油系统,不但可以真正实现油基岩屑的无害化处理,还可以回收油剂作为新油基泥浆的配制原料。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油基岩屑萃取提油系统,包括岩屑萃取器,所述岩屑萃取器的岩屑出口通过湿料刮板与蒸脱机的入口相连,蒸脱机的出口与岩屑出料刮板的入口相连;所述岩屑萃取器的浓混出口通过浓混合油泵与旋液分离器的入口相连,旋液分离器的顶流出口与混合油暂存罐的入口相连,所述混合油暂存罐的出油口通过一蒸喂料泵与第一蒸发器的进料口相连,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出油口与混合油加热器的管程入口相连,所述混合油加热器的管程出口与汽提塔的进油口相连,所述汽提塔的底部出口通过汽提泵与矿物油换热器的热侧入口相连,矿物油换热器的热侧出口与回收油输出管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矿物油换热器的热侧出口还与矿物油冷却器的热侧入口相连,矿物油冷却器的热侧出口与尾气吸收塔的上部入口相连,尾气吸收塔的底部排口通过吸收塔泵与所述矿物油换热器的冷侧入口相连,矿物油换热器的冷侧出口与所述混合油加热器的管程入口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迈安德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洲际华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迈安德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洲际华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1617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体分流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上复位三角结构曲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