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锁线连接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223157676.0 | 申请日: | 2022-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91642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海;张寒冰;王临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康尼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G15/18 | 分类号: | H02G15/1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林青 |
| 地址: | 21004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锁线连接结构,包括壳体和锁线压管,所述锁线压管为带有法兰面的管状结构,所述法兰面上对称设置两个缺口,所述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和电缆尾套,所述壳体本体内部与电缆尾套相接的一端固定设有环形卡扣,所述环形卡扣上设有与锁线压管的法兰面上的缺口对应的弹性卡爪。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紧紧将锁线压管卡入壳体内,且能够有效保证电缆在壳体中不能前进,后退以及旋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线连接结构,属于电缆锁紧连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生产及生活中,电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的电缆锁线连接是将锁线压管直接套压在电缆外层护套上,实现电缆固定在锁线压管,并一起卡合在壳体的槽型结构中,从而实现电缆的固定,即电缆在壳体中不能前进,后退以及旋转;但现有的锁线连接方式是依靠壳体中的槽型结构来实现功能的,采用该技术方案,由于壳体造型设计等局限,不能设计相关的槽型结构来卡合锁线压管,故无法实现电缆在壳体中不能前进,后退以及旋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锁线连接结构,能够紧紧将锁线压管卡入壳体内,且能够有效保证电缆在壳体中不能前进,后退以及旋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锁线连接结构,包括壳体和锁线压管,
所述锁线压管为带有法兰面的管状结构,所述法兰面上对称设置两个缺口,
所述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和电缆尾套,所述壳体本体内部与电缆尾套相接的一端固定设有环形卡扣,所述环形卡扣上设有与锁线压管的法兰面上的缺口对应的弹性卡爪。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卡扣包括环形面和设置于环形面底部的弹性卡爪,其材质可以是塑料或者金属。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卡爪的高度等同或大于锁线压管的法兰面厚度,用于将锁线压管紧紧卡入壳体内并定位,并保证锁线压管不从壳体上脱落。
进一步地, 所述锁线压管材质为金属。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本体和电缆尾套通过二次注塑的方式形成一体的壳体,所述环形卡扣作为嵌件,在二次注塑中被电缆尾套固定在壳体本体和电缆尾套之间。
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尾套材质为TPE或者TPU等热塑性弹性体。
使用时,电缆从壳体的尾部伸入,压接好锁线压管后,从尾部将电缆拉出,使锁线压管的法兰面上的两个缺口正好可以卡入壳体内部的环形卡扣之内,保证锁线压管不从壳体上脱落,保证电缆在壳体中不能前进,后退以及旋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紧紧将锁线压管卡入壳体内,且能够有效保证电缆在壳体中不能前进,后退以及旋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锁线连接结构在装有电缆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所述环形卡扣与锁线压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所述的环形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所述锁线连接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电缆尾套,12. 壳体本体,13.环形卡扣,131.环形面,132.弹性卡爪,2.锁线压管,21.法兰面,3-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康尼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康尼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1576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摇臂钻床的工件支撑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安装拆卸的简约型健腹板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