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和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23141986.3 | 申请日: | 2022-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86323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波;宗彦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冠宇电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552 | 分类号: | H01M50/552;H01M50/528;H01M50/572;H01M1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孙超;黄健 |
地址: | 519180 广东省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电子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和电子设备,所述电池包括:电芯,所述电芯包括裸电芯和外壳,所述裸电芯具有极耳,所述外壳包覆所述裸电芯,所述外壳的电极端设有凹部和电极,所述电极与所述极耳电连接;保护板模组,所述保护板模组的至少部分配合于所述凹部,所述保护板模组与所述电极电连接;绝缘间隔件,所述绝缘间隔件设于所述电芯和所述保护板模组之间,以隔开所述电芯和所述保护板模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通过在电芯的电极端设置凹部,并将保护板模组的至少部分设在凹部内,可以提高电池空间利用率,缩短电池的长度,进而提高能量密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能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采用电池作为储能供能装置。
而随着电子设备对电量消耗的控制智能化,电池的保护板上逐渐集成了更多的电子器件,电子器件的增加又导致电池的尺寸增加,不利于电池的结构布局优化和能量密度的提高。因此需要电池内部结构布局提供新的方案,来提高电池的空间利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和电子设备,具有较高的空间利用率,电池能量密度较高。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电芯,所述电芯包括裸电芯和外壳,所述裸电芯具有极耳,所述外壳包覆所述裸电芯,所述外壳的电极端设有凹部和电极,所述电极与所述极耳电连接;保护板模组,所述保护板模组的至少部分结构配合于所述凹部,所述保护板模组与所述电极电连接;绝缘间隔件,所述绝缘间隔件设于所述电芯和所述保护板模组之间,以隔开所述电芯和所述保护板模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通过在电芯的电极端设置凹部,并将保护板模组的至少部分设在凹部内,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缩短电池整体的长度,而在同等尺寸下,电池的能量密度更大。
可选地,所述凹部与所述电极在水平方向上错开,所述保护板模组包括:模组主体和电极连接片,所述模组主体位于所述凹部内,所述电极连接片的一端与所述模组主体相连,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电极的上侧并与所述电极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模组主体包括:基板和电子器件,所述电子器件设于所述基板且位于所述凹部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包括第一极和第二极,所述凹部位于所述第一极和所述第二极之间,所述凹部沿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电芯的端面;或者,所述凹部位于所述电极沿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的一侧,且所述凹部由所述电极端端面沿厚度方向的一侧边沿的至少部分凹陷形成;或者,所述凹部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凹部分别位于所述电极端端面的沿所述电芯宽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一极和所述第二极均位于两个所述凹部之间。
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包括第一极和第二极,所述凹部设有多个,所述第一极和所述第二极中的至少一个设于所述凹部内。
可选地,所述保护板模组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未设置所述电极的所述凹部内。
可选地,所述绝缘间隔件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凹部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板模组还包括接电端子,所述接电端子用于连接外部线路。
可选地,所述电池还包括注塑件,所述注塑件设于所述外壳的电极端,述注塑件封装所述保护板模组,所述接电端子延伸至所述注塑件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注塑件适于填充所述保护板模组与所述凹部之间的间隙。
可选地,所述注塑件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外壳的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还包括:电极转接片,所述电极转接片分别连接所述极耳和所述电极。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外壳为金属件,和/或,所述绝缘间隔件为聚酯树脂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冠宇电源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冠宇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1419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投影幕联动控制器
- 下一篇:一种长行程短距离新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