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并联电容器组有效
申请号: | 202223133624.X | 申请日: | 2022-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91439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章瑞;胡忠胜;毛彬彬;吕锡春;谢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飞达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4/38 | 分类号: | H01G4/38;H01G4/224;H01G4/228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84 | 代理人: | 贾启芳 |
地址: | 242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并联 电容器 | ||
1.一种并联电容器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容纳多个电容器(3)的容纳盒(1)、连接板(2)和多个电容器(3);
容纳盒(1)顶部敞口,多个电容器(3)沿容纳盒(1)的长度方向依次放置在容纳盒(1)内;
连接板(2)在其长度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板(2)底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用于容纳各个电容器(3)的电极柱的第一容纳槽(22),第一容纳槽(22)内与每个电容器(3)对应处均设有用于与电容器(3)的顶端电极柱导电接触连接的导电接触片(24);第一端开设有容许电容器(3)的电极柱沿连接板(2)的长度方向滑动进入第一容纳槽(22)的避让口(23);第二端上设有第二连接端子(21),第二连接端子(21)分别与多个第二导电接触片(24)电连接;
容纳盒(1)在其长度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顶部开设有供连接板(2)的第一端贯穿的通孔(13),第二侧壁与通孔(13)对应处开设有用于与连接板(2)的第一端插接的插接孔(14);容纳盒(1)底部与每个电容器(3)对应处均开设有用于容纳对应电容器(3)的底端电极柱的第二容纳槽(11),第二容纳槽(11)内设置有用于与电容器(3)的底端电极柱导电接触连接的弹性导电接触组件(5);第一侧壁底部设有第一连接端子(12),第一连接端子(12)与各个弹性导电接触组件(5)电连接;
当连接板(2)的第一端穿过通孔(13)并插接在插接孔(14)内时,电容器(3)的顶端电极柱分别与对应的导电接触片(24)接触连接,电容器(3)的底端电极柱分别与对应的弹性导电接触组件(5)接触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电容器组,其特征在于,弹性导电接触组件(5)包括导电接触座(51)、弹簧(53)和导向柱(52);
导电接触座(51)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在第二容纳槽(11)内,导电接触座(51)底部开设有与导向柱(52)相匹配的第三容纳槽;
导向柱(52)设置在第二容纳槽(11)底部,导向柱(52)顶端伸入第三容纳槽并与导电接触座(51)滑动连接,且导电接触座(51)与导向柱(52)导电连接,导向柱(52)底端与第一连接端子(12)通过导线电连接;
弹簧(53)套设在导向柱(52)上,弹簧(53)一端与导电接触座(5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容纳槽(11)底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联电容器组,其特征在于,导电接触座(51)设有第一限位部,第二容纳槽(11)的槽口处设有用于限制第一限位部脱出第二容纳槽(11)的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配合用于限制导电接触座(51)脱出第二容纳槽(1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联电容器组,其特征在于,导向柱(52)顶端设有第三限位部,第三容纳槽的槽口处设有用于限制第三限位部脱出第三容纳槽的第四限位部,第三限位部和第四限位部配合用于限制导向柱(52)脱出第三容纳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电容器组,其特征在于,弹性导电接触组件(5)包括导电弹片,导电弹片底端与第二容纳槽(11)底部固定连接,且导电弹片与第一连接端子(12)通过导线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电容器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栓(4),第一侧壁顶端开设有与螺栓(4)相匹配的螺孔,螺孔底端与通孔(13)连通,螺栓(4)底端穿过螺孔进入通孔(13)内并压接在连接板(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并联电容器组,其特征在于,螺孔为沉头孔。
8.根据权利要求1-5和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并联电容器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盖板以可拆卸地方式与容纳盒(1)盖合连接;
当盖板与容纳盒(1)盖合时,盖板底面与连接板(2)顶面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电容器组,其特征在于,容纳盒(1)沿其长度方向依次均匀且间隔地设有多个隔板,隔板将容纳盒(1)隔成多个容纳腔,多个电容器(3)一一对应地放置在多个容纳腔内,且隔板靠近电容器(3)的一侧均设有用于抵靠电容器(3)的弧形接触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飞达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飞达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13362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渔港的防波浪贝藻礁
- 下一篇:一种便于清洁的人防混流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