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浮法线锡槽的组合式氮气及氢气恒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3132951.3 | 申请日: | 2022-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88113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钢;盛文斌;王玉骐;张志凯;朱一凡;施张峰;颜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18/22 | 分类号: | C03B18/2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侯冻 |
地址: | 200063 上海市普***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法线 组合式 氮气 氢气 恒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浮法线锡槽的组合式氮气及氢气恒温装置,包括换热器、循环水供应机构、废气供应机构、冷却机构和检测机构,所述换热器具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氢气换热管道和氮气换热管道,所述氢气换热管道和氮气换热管道都能够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进行换热,氢气进气管和氢气出气管分别与氢气换热管道的入口和出口相连,氮气进气管和氮气出气管分别与氮气换热管道的入口和出口相连,废气供应机构与第一腔室连通,用于将锡槽高温废气供应给第二腔室,循环水供应机构与第二腔室连通,用于将锡槽循环水供应给第二腔室,冷却机构与第二腔室连通;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氢气进气管、氢气出气管、氮气进气管和氮气出气管中的气体温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浮法玻璃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浮法线锡槽的组合式氮气及氢气恒温装置。
背景技术
在浮法玻璃生产中,氮气及氢气作为浮法线锡槽保护气,其温度的波动对浮法线锡槽,特别是薄玻璃浮法线锡槽工况影响较大。氮气及氢气供气温度保持恒定,是保证锡槽氛围稳定的关键因素。氮气由氮气站经长距离厂区管道输送至锡槽气体保护室,氢气由制氢站经长距离厂区管道输送至锡槽气体保护室,在气体保护室减压混合后供锡槽使用。由于氮气及氢气长距离管道输送,氮气及氢气的供气温度受室外环境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对氮气及氢气温度进行维持。采用常规利用电加热的方式,电能消耗大,经济成本高,同时氮气及氢气过高时又不便于调节,因此,如何确保氮气及氢气的温度恒定,是浮法玻璃生产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浮法线锡槽的组合式氮气及氢气恒温装置,通过利用浮法玻璃生产线循环回水或锡槽自身尾气燃烧所产生的废气热量,对氮气和氢气进行加热,也能够对氮气及氢气进行降温,使氮气和氢气进气保车间时温度保持恒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浮法线锡槽的组合式氮气及氢气恒温装置,包括氮气进气管、氮气出气管、氢气进气管和氢气出气管,还包括换热器、循环水供应机构、废气供应机构、冷却机构、以及检测机构,所述换热器具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氢气换热管道和氮气换热管道,所述氢气换热管道和氮气换热管道都能够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进行换热,所述氢气进气管和氢气出气管分别与氢气换热管道的入口和出口相连,所述氮气进气管和氮气出气管分别与氮气换热管道的入口和出口相连,所述废气供应机构与第一腔室连通,用于将锡槽高温废气供应给第二腔室,所述循环水供应机构与第二腔室连通,用于将锡槽循环水供应给第二腔室,所述冷却机构与第二腔室连通,用于供应冷却水;所述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氢气进气管、氢气出气管、氮气进气管和氮气出气管中的气体温度。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检测机构相连,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循环水供应机构、废气供应机构和冷却机构都控制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氢气进气温度传感器、氢气出气温度传感器、氮气进气温度传感器和氮气出气温度传感器,所述氢气进气温度传感器、氢气出气温度传感器、氮气进气温度传感器和氮气出气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氢气进气管、氢气出气管、氮气进气管和氮气出气管上,所述氢气进气温度传感器、氢气出气温度传感器、氮气进气温度传感器和氮气出气温度传感器都与控制系统讯号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废气供应机构包括与第一腔室连通的废气进气管、以及设置在废气进气管上的废气进气调节阀,所述控制系统与废气进气调节阀控制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供应机构包括与第二腔室连通的循环水进水管、设置在循环水进水管上的循环水进水调节阀、以及设置在循环水进水管上提供泵送动力的循环水泵,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循环水泵和循环水进水调节阀控制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机构包括与第二腔室连通的冷却水进水管、设置在冷却水进水管上的冷却水进水调节阀、以及设置在冷却水进水管上提供泵送动力的冷却水泵,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冷却水泵和冷却水进水调节阀控制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1329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