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浅水型湖泊底泥层改良的微生物注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3127398.4 | 申请日: | 2022-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88108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胡岩;王雄伟;杜辉;禹作利;王荣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水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韩敏 |
地址: | 3000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浅水 湖泊 底泥层 改良 微生物 注射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浅水型湖泊底泥层改良的微生物注射装置,包括漂浮在水面上的浮体,安装在浮体上的微生物注射组件;微生物注射组件包括为微生物储罐、自吸泵、管路,自吸泵通过管路分别将微生物储罐内的菌液及水面的溶氧水输送至底泥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浅水型湖泊底泥层改良的微生物注射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成本较低,将物理处理和生物处理方式相结合,提高了治理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底泥层治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浅水型湖泊底泥层改良的微生物注射装置。
背景技术
浅水型湖泊水体在受到污染时,水中的部分污染物通过沉淀或者被颗粒物吸附而蓄存在河道底泥中。水体污染主要表现为水体黑臭,其直接原因是由于底泥层中溶解氧不足,溶解态有机污染物被厌氧分解,从而产生不同类型的黑臭类物质。
但是,目前的底泥层治理装置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且治理效果有待提高。
因此,提供一种高效的浅水型湖泊底泥层治理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用于浅水型湖泊底泥层改良的微生物注射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底泥层治理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浅水型湖泊底泥层改良的微生物注射装置,包括漂浮在水面上的浮体,安装在浮体上的微生物注射组件;
微生物注射组件包括为微生物储罐、自吸泵、管路,自吸泵通过管路分别将微生物储罐内的菌液及水面的溶氧水输送至底泥层。
进一步的,管路分别包括连接管、吸水管,连接管一端与为微生物储罐连接,另一端通过三通连接在自吸泵输入口,吸水管一端延伸至浮体下方,另一端通过三通与自吸泵输入口连接。
进一步的,连接管上安装有阀门。
进一步的,自吸泵的输出口安装有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包括水管、多个钢丝软管和多个出水嘴,水管为T型,水管具有输入口和多个间隔分布的输出口,所述输入口与所述自吸泵的出水口连接;多个所述钢丝软管顶端分别安装在多个所述输出口上,且多个所述钢丝软管底端均延伸至底泥层;多个所述出水嘴分别安装在多个所述钢丝软管底端。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出水嘴口径之和小于等于所述出水口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钢丝软管和所述出水嘴长度之和等于所述浮体顶平面至所述底泥层表面的深度和底泥黑臭层厚度之和。
进一步的,所述输入口直径与所述出水口直径相同,均为3-6寸。
进一步的,所述钢丝软管的直径为2.5-5.5寸。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嘴长度为20cm。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浅水型湖泊底泥层改良的微生物注射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浅水型湖泊底泥层改良的微生物注射装置,用自吸泵将水体表水层较高溶氧水及微生物储罐内菌液高速输送到底泥层,即物理治理结合生物治理,使得沉积的底泥层疏松活化,提高底部氧化还原电位,改善黑臭粘板的底部环境,加速改善底部环境的厌氧状态,使泥水间逐步恢复碳循环、氮循环、氧交换和微量元素循环的正常进行,提高了治理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浅水型湖泊底泥层改良的微生物注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水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水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1273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梃防水的辅助连接件及铝合金门窗结构
- 下一篇:热泵空调系统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