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射频检测的板式无菌柔性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2223112687.7 | 申请日: | 2022-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91475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燕自保;董朝阳;肖家波;刘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中科科理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538 | 分类号: | A61B5/0538;A61B5/0536 |
代理公司: | 武汉维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4 | 代理人: | 刘翠霞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理工***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射频 检测 板式 无菌 柔性 电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射频检测的板式无菌柔性电极,包括柔性面板,在柔性面板的背面设有多个电极针,电极针与柔性电路板连接,电极针用于穿过柔性面板和皮肤。电极针的长度等于柔性电路板和皮肤厚度之和。电极针的直径为0.05~0.15mm。本实用新型能够大幅降低使用的复杂程度,通过按压操作,电极针即可刺破柔性面板和皮肤,便于开展检测,由于电极针的直径较细,对于使用者的伤害较少。采用将电极针与柔性电路板铆接的方案,便于大规模加工且连接可靠,导电接触良好,避免出现断针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射频检测的板式无菌柔性电极。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CN 112568890 A记载了一种微创多电极生物电阻抗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其中记载了通过侵入式电极能够大幅提高射频检测的准确性。经过临床检验,微创射频检测对异常组织的检出率超过95%。即正常组织的阻抗、容抗以及它们的组合数据明显与异常组织例如肿瘤组织的阻抗、容抗以及它们的组合数据表现出差异性。但是目前尚无专用于微创检测的电极,临床采用电极针进行采样,使用不便。CN1965755A基于微针电极的电阻抗层析成像仪及其微创式测量方法中记载了一种微针结构,但是该结构制备方式复杂,可靠性和无害性难以保障,且难以实现批量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射频检测的板式无菌柔性电极,能够大幅降低使用难度,且安全可靠,符合医用无菌要求,操作也非常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射频检测的板式无菌柔性电极,包括柔性面板,在柔性面板的背面设有多个电极针,电极针与柔性电路板连接,电极针用于穿过柔性面板和皮肤。
优选的方案中,电极针的长度等于柔性电路板和皮肤厚度之和。
优选的方案中,电极针的直径为0.05~0.15mm。
优选的方案中,电极针的材质为铜合金镀银。
优选的方案中,电极针与柔性电路板铆接连接,并与构成导电结构。
优选的方案中,电极针分为多个电极组,各个电极组构成电极阵列,每个电极组与柔性电路板的一个支路连接,各个支路与切换电路电连接,切换电路与连接线电连接,连接线的端头设有连接头。
优选的方案中,在柔性面板的侧壁包覆有无弹性防菌膜,电极针和柔性电路板均密封的位于无弹性防菌膜内。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柔性面板为三角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射频检测的板式无菌柔性电极,通过采用上述的方案,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能够大幅降低使用的复杂程度,通过按压操作,电极针即可刺破柔性面板和皮肤,便于开展检测,由于电极针的直径较细,对于使用者的伤害较少。
2、采用将电极针与柔性电路板铆接的方案,便于大规模加工且连接可靠,导电接触良好,避免出现断针的现象。
3、采用电极组合和切换电路的方案,确保检测数据准确且误差较小。
4、采用柔性面板和无弹性防菌膜的密封方案,确保电极针处于无菌环境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中:柔性面板1,电极针2,电极组3,连接线4,连接头5,柔性电路板6,无弹性防菌膜7,切换电路8。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中科科理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中科科理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1126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