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盖梁、具有该盖梁的桥梁支撑结构及桥梁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223105425.8 | 申请日: | 2022-1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6217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 发明(设计)人: | 熊伦;宋松科;邵林;彭友松;权新蕊;杜桃明;张贤霂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E01D19/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周俊 |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桥梁 支撑 结构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盖梁、具有该盖梁的桥梁支撑结构及桥梁结构,涉及路桥工程技术领域,包括盖梁本体,盖梁本体包括由其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实心段与空心段,空心段与实心段间隔排布;空心段具有空心内腔,空心内腔为圆柱状,空心内腔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盖梁本体的长度方向;实心段用于与墩柱连接,实心段的数量比空心段的数量多一个,盖梁本体的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为实心段。本申请通过为盖梁设置圆柱状的空心内腔,在符合抗震设计规范且不改变盖梁外观的情况下,既能够保证盖梁本体有足够支撑宽度以防止上部梁体在地震等水平载荷作用下发生落梁破坏,又能减小盖梁自重,从而降低下部墩柱的地震作用力,确保了安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路桥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盖梁、具有该盖梁的桥梁支撑结构及桥梁结构。
背景技术
盖梁指的是为支承、分布和传递上部结构的荷载,在排架桩墩顶部设置的横梁,又称帽梁。在桥墩(台)或在排桩上设置钢筋混凝土或少筋混凝土的横梁。主要作用是支撑桥梁上部结构,并将全部荷载传到下部结构,有桥桩直接连接盖梁的,也有桥桩接立柱后再连接盖梁的。
对位于高烈度地震区的梁式结构桥梁,当下部结构桥墩采用排架桥墩时,抗震设计主要采用降低桥梁上部梁体结构自重的方式以降低桥墩地震作用响应;上部梁体结构自重越小,传递到下部结构桥墩的地震作用力越小;而在上部结构自重不能降低的情况下,可再降低排架桥墩盖梁的自重以进一步降低传递到墩柱上的地震力;而若降低盖梁自重,则需减少盖梁自身截面断面面积。
但根据最新《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 2231-01-2020)第11.2.1条,简支梁桥和连续梁桥上部结构梁端至桥墩盖梁边缘距离a应满足:
a≥50+0.1L+0.8H+0.5Lk;
L为一联上部结构总长度;
H为支撑上部结构桥墩的平均高度;
Lk为一联上部结构的最大单孔跨径;
通过上述公式分析以及参考附图1所示可知,上部结构梁端至桥墩盖梁边缘距离a有最小距离的限制,对于高烈度地震区,为满足规范关于抗震措施规定,防止梁体在地震作用下落梁破坏,则盖梁设计时应尽量加大顶面支撑宽度b,这与减少桥墩地震作用而需减少盖梁断面面积矛盾。
因此亟需一种既能保证足够盖梁支撑宽度,又能尽量减少盖梁自身结构自重的构造措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盖梁、具有该盖梁的桥梁支撑结构及桥梁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基于抗震设计的盖梁无法兼顾支撑宽度与自身结构自重的问题。
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盖梁,包括:
盖梁本体,盖梁本体包括由其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实心段与空心段,空心段与实心段间隔排布;
空心段具有空心内腔,空心内腔为圆柱状,空心内腔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盖梁本体的长度方向;
实心段用于与墩柱连接,实心段的数量比空心段的数量多一个,盖梁本体的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为实心段。
可选的,盖梁本体还包括套筒,套筒的两端封闭,套筒内嵌于空心段内,以形成空心内腔。
可选的,套筒的材质为塑料。
可选的,空心内腔的轴线与空心段的平行于盖梁本体的长度方向的轴线重合。
可选的,空心段的掏空率为45%-55%。
可选的,盖梁本体的梁面上设置若干支座。
可选的,盖梁本体的梁面上且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1054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加固结构的吸塑托盘
- 下一篇:一种水性助剂生产用恒温加热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