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塑料检查井座用转换连接件有效
申请号: | 202223102823.4 | 申请日: | 2022-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89116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马鑫;彭伏弟;陈晓梅;林振宇;林知;高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亚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2 | 分类号: | E03F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304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料 检查井 转换 连接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塑料检查井座用转换连接件,包括小橡胶圈、大橡胶圈和转换接头,通过橡胶圈和转换接头的卡扣卡槽设计及限位设计,提高了异型结构壁管材和塑料检查井座连接时密封性能,还通过定位设计、流线型设计和加强筋设计,提高了连接件的强度及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换连接件可轻松地一次承插连接到位,橡胶圈不易翻折,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排水排污管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料检查井座用转换连接件。
背景技术
传统砖砌检查井使用砖块、水泥等搭筑,施工工期长,施工受气候影响大,而塑料检查井由井座、井筒、井盖等配件构成,配件均由生产单位预制,在现场使用时,仅需拼装即可完成塑料检查井,施工快速高效,且塑料检查井耐腐蚀性好,内壁粗糙度低,水利性好,是替代传统砖砌检查井的新产品。
塑料检查井井座是塑料检查井的核心配件,它上部连接井筒,下部连接各支管。井座可连接的管材类型多,例如PE实壁管、HDPE双壁波纹管、高密度聚乙烯缠绕增强管等,当连接平壁管或波纹管时,可直接在管材外部套设橡胶胶圈而进行直接承插连接进入井座支管口,但如果支管采用的是异型结构壁管如高密度聚乙烯缠绕增强管时,无法直接套设橡胶胶圈进行直接承插,必须采用转换连接件将检查井座和管材连接起来。
现有的转换连接件均采用塑料注塑件套筒和橡胶圈构成,市面上套筒的呈同心异径式结构,表面平滑,橡胶圈直接套设于套筒两端外缘处,然后其中一端插入井座支口,另一端插入异型结构壁管材的管内,实现井座和管材的连接。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进行承插时,橡胶胶圈容易跑位,导致连接密封性效果差,有时须多次拆装调整橡胶圈位置才能满足安装要求,对于安装人员操作及工期甚至是管线闭水性带来了一定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塑料检查井座用转换连接件安装密封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塑料检查井座用转换连接件,包括转换接头、小橡胶圈和大橡胶圈;所述转换接头整体呈同心异径结构式,是一体成型的,包括同心异径体、卡槽、上限位块、下限位块、定位台阶、加强筋;所述同心异径体为转换接头主体;所述卡槽设置于同心异径体两端,上、下限位块均设置于卡槽后方的外缘处;所述定位台阶位于同心异径体变径处的外缘;所述加强筋位于限位块、异径体变径转接处及定位块的侧边,每个部位的加强筋均有四个,呈圆周均匀排布;所述大小橡胶圈均呈圆形,包括凸起块和卡扣体,凸起块位于橡胶圈外缘,卡扣体位于橡胶圈内缘,凸起块和卡扣体是一体成型的。
进一步的,所述转换接头的材质为PE、PP、PVC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大橡胶圈和小橡胶圈的材质均为天然橡胶。
进一步的,所述大橡胶圈和小橡胶圈的结构均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大橡胶圈和小橡胶圈自然状态下的内径大小分别为对应于转换接头两端直径大小的85%-90%。
进一步的,所述大橡胶圈和小橡胶圈的卡扣体的大小不小于卡槽的大小。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台阶外侧直径大于下限位块的外侧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大小橡胶圈凸起块的个数为2-5个。
进一步的,所述大、小橡胶圈第一凸起块至第五凸起块的高度是依次增高的,且第一密封工作面宽度:第二密封工作面宽度:第三密封工作面宽度:第四密封工作面宽度:第五密封工作面宽度=1:1:(1.2-1.5):(1.2-1.5):2。
进一步的,所述转换连接件的第一外径和第二外径分别为相应尺寸的塑料检查井座支口内径的103%-105%和克拉管的内径103%-105%,且已完成套设小橡胶圈的转换连接件上小橡胶圈第一凸起块所属的外径大于等于待连接管内径,完成套设大橡胶圈的转换连接件上的大橡胶圈第一凸起块所属的外径大于等于塑料检查井座支口的内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亚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亚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1028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