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装配式窑炉有效
申请号: | 202223093238.2 | 申请日: | 2022-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89159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翟小跃;梁林;王飞;梁帅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炜达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17/00 | 分类号: | F27B17/00;F27D1/00;F27D1/18;F27D1/04;C01B32/205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而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41 | 代理人: | 张辉 |
地址: | 551302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装配式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装配式窑炉,包括底壁、窑头和炉壁,每两个炉壁、两个窑头和一个底壁围成顶部开口的一个窑炉单体,通过对窑头和炉壁的设置方式进行具体设置,使得得到的窑炉耐火保温性得到提升,同时维修成本得到降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石墨化炉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装配式窑炉。
背景技术
中大型石墨电极在电炉冶金工业中是最为核心的部件,石墨电极的生产过程一般包括配料、混和成型、一次焙烧、浸渍、二次焙烧、石墨化以及后续的精处理等工序,其中两次的焙烧是石墨电极的关键工序,也是高耗能工序。现有的二次焙烧和石墨化主要采用窑炉和内串炉中进行,现有的窑炉和内串炉的炉壁和窑头等部件均采用耐火砖盖砌而成,耐火砖的设置会形成大量的间隙连接处,而连接处又会对耐火保温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如果能够尽量大的一体成型炉壁或相关部件,则会大大提高耐火保温效果。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文本CN208860136U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积木式整体内串石墨化炉墙体,通过设置多个不同的墙体而实现尽量的一体成型的墙体,实现了生产周期短,使用周期长,结构牢固等技术效果。但是首先其为内串炉,其次其每块墙体自上而下为一体结构设置,维修成本还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装配式窑炉。
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一种新型装配式窑炉,所述新型装配式窑炉包括底壁、窑头和炉壁,每两个炉壁、两个窑头和一个底壁围成顶部开口的一个窑炉单体。
所述窑头设置有一层、两层或三层,多个电极头贯穿设置于窑头上,且相对的两个窑头的多个电极头相对设置,每层所述窑头均包括有上部砌块和底部砌块,所述上部砌块的底部设置有凸条或凹槽,所述底部砌块的顶部设置有凹槽或凸条,上部砌块的凸条与底部砌块的凹槽配合设置或上部砌块的凹槽与底部砌块的凸条配合设置,使得上部砌块的底部与底部砌块的顶部组装成一体,所述上部砌块和底部砌块的长度相等,均为L1,所述底部砌块的高度为H1,所述上部砌块的高度为H2,满足H2=(1.02~2.20)H1,且L1=(1.3~3.5)H2;
所述炉壁包括基座柱、墙体立柱、墙体顶部砌块和墙体下部砌块;每个窑炉单体设置有4个所述基座柱,每个所述基座柱的底部均与底壁的四个角固接,每个所述基座柱的竖直侧部均设置有两个、三个或四个凸楞,其中一个侧部的一个、两个或三个凸楞分别与一层、两层或三层的所述窑头的上部砌块和下部砌块的侧部卡接,所述基座柱另一个侧部的凸楞与其中一个墙体立柱的侧部卡接;所述墙体顶部砌块和墙体下部砌块均设置有多个,所述墙体顶部砌块的内部竖直方向上设置有多个纵向通孔,墙体顶部砌块的两个侧端分别设置有竖直凸条或竖直凹槽,所述墙体下部砌块的上部的厚度和宽度均与墙体顶部砌块的厚度和宽度相同,墙体下部砌块底部的厚度向窑炉内部方向延伸而使得墙体下部砌块底部的厚度大于墙体下部砌块的上部的厚度,所述墙体下部砌块的内部竖直方向上也设置有多个纵向通孔,且每个纵向通孔与墙体顶部砌块的相对的纵向通孔以相同位置设置,墙体下部砌块的两个侧端也分别设置有竖直凸条或竖直凹槽,墙体顶部砌块的底部与墙体下部砌块的顶部相卡接设置而形成墙体砌块,所述墙体立柱设置有多个,每个墙体立柱的底端均与所述底壁相固接,在墙体立柱的两侧端也分别设置有竖直凸条或竖直凹槽,每个墙体砌块的两端均通过竖直凸条或竖直凹槽与墙体立柱两侧端的竖直凹槽或竖直凸条相卡接。
作为替换,在所述墙体顶部砌块和墙体下部砌块之间设置有墙体中部砌块,所述墙体中部砌块的内部竖直方向上设置也有多个纵向通孔,墙体中部砌块的两个侧端分别设置有竖直凸条或竖直凹槽,墙体顶部砌块的底部与墙体中部砌块的顶部相卡接、墙体中部砌块的底部与墙体下部砌块的顶部相卡接,每组墙体顶部砌块、墙体中部砌块和墙体下部砌块形成一个墙体砌块,每个墙体砌块的两端均通过竖直凸条或竖直凹槽与墙体立柱两侧端的竖直凹槽或竖直凸条相卡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炜达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炜达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0932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