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胸骨重建假体有效
| 申请号: | 202223092249.9 | 申请日: | 2022-1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94804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 发明(设计)人: | 王露露;岳术俊;许奎雪;张景康;魏章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F2/28 | 分类号: | A61F2/28 |
| 代理公司: | 河北东尚律师事务所 13124 | 代理人: | 王文庆 |
| 地址: | 101100 北京市通州***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胸骨 重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胸骨重建假体,属于医疗假体技术领域。该包括胸骨体和胸骨柄,且两者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胸骨体为六棱柱结构,胸骨柄连接在六棱柱的其中一棱面;所述胸骨体上的每个折角位置处均设有贯穿的螺钉孔;胸骨柄的两侧均设有沿胸骨柄延伸方向排布的缝合孔;两侧相邻缝合孔之间的间距与相邻的螺钉孔之间的间距相同;缝合孔和中轴线和螺钉孔的中轴线平行;胸骨柄和胸骨体的一体式结构为3D打印钛合金结构,其表面还喷涂有钽涂层。本实用新型采用3D打印技术与骨小梁结构的结合增加假体在人体内的稳定性,降低翻修几率,延长使用周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医疗假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胸骨重建假体。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920865571.X,公开了一种新型胸骨重建用假体;其肋骨包抓设计不够牢固容易脱落导致进而影响假体有效性;弹簧体结构的容易发生缠绕,影响假体结构的有效性与稳定;假体、弹簧体与包抓结构固定不可调节,缺少灵活性,术中应用时无法适应多种需求。传统板状假体与人体结合能力差,后期容易脱落,导致翻修,使用周期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胸骨重建假体。该假体采用3D打印技术与骨小梁结构的结合增加假体在人体内的稳定性,降低翻修几率,延长使用周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胸骨重建假体,包括胸骨体和胸骨柄,且两者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胸骨体为六棱柱结构,胸骨柄连接在六棱柱的其中一棱面;所述胸骨体上的每个折角位置处均设有贯穿的螺钉孔;胸骨柄的两侧均设有沿胸骨柄延伸方向排布的缝合孔;两侧相邻缝合孔之间的间距与相邻的螺钉孔之间的间距相同;缝合孔和中轴线和螺钉孔的中轴线平行;
胸骨柄和胸骨体的一体式结构为3D打印钛合金结构,其表面还喷涂有钽涂层。
进一步的,所述胸骨柄的截面为椭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胸骨柄与胸骨体以光滑过渡的方式连接。
进一步的,胸骨柄每侧的胸骨柄均设有三个。
进一步的,所述缝合孔为方形孔。
本实用新型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主体设计采用表面非大面积镂空结构,是为保证假体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
2、螺钉孔位均匀分布、螺钉多层螺纹,均可以起到延长使用周期,增加假体稳定性能的目的。
3、可穿过缝合孔的具有一定弹力的带状结构不同于弹簧,不易发生缠绕,且能够依据患者需求,医生在手术时灵活的截取适宜长度,解决因为一体式结构不够灵活无法满足多种需求的问题;
4、缝合孔预留孔位基本与相对应的第三、四、五肋骨相平行,方便医生进行缝合或附加人工韧带结构构建胸骨系统。
5、采用3D打印技术与骨小梁结构的结合增加假体在人体内的稳定性,降低翻修几率,延长使用周期,同时表面喷涂的钽涂层,能够提高合金假体的耐腐蚀抗菌性能、细胞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
6、胸骨体约4~5cm,胸骨柄部分大约8~9cm,胸骨柄采用与人体相近的弧形结构,胸骨体上部与下部(胸骨柄)比例接近1:2,贴合人体本身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胸骨体,2、螺纹孔,3、缝合孔,4、胸骨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0922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电能表检验装置的脉冲输入切换控制电路
- 下一篇:自动消杀喷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