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向轴组件、转向装置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223073111.4 | 申请日: | 2022-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90079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谭建;张杰;朱雷;覃海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02 | 分类号: | B62D3/02;B62D7/18;B62D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张维 |
地址: | 545027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 组件 装置 车辆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转向轴组件、转向装置及车辆,该转向轴组件包括转向中间轴、万向节叉和螺栓,万向节叉连接于转向中间轴,且万向节叉包括连接孔、缺口、锁紧孔和第一表面,连接孔、缺口和锁紧孔相互连通,连接孔用于连接转向器或所转向管柱,螺栓连接于锁紧孔,用于锁紧转向器或转向管柱,且螺栓具有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紧密接触,其中,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中至少有一者设有凸起。本申请通过在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中至少有一者设有凸起,使得转向中间轴经万向节叉与转向管柱、转向器的连接更稳固,从而在整个使用期间不会发生螺栓松动,螺栓扭矩不会衰减,进而解决了常见的汽车转向异响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向轴组件及包含该转向轴组件的转向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通常包括有转向中间轴、转向管柱和转向器,转向中间轴的两端分别通过万向节叉连接转向管柱和转向器的连接部。为了便于装配,在转向中间轴的万向节叉上设计有开口,且转向中间轴的万向节叉的内花键比转向器的连接部或者转向管柱的连接部上的外花键参数大很多。因此,为了紧固连接,在装配后需要将螺栓穿过转向中间轴开口处的螺孔并打紧,以达到夹紧万向节叉开口的目的,同时使转向中间轴的万向节叉花键与转向器的连接部或者转向管柱的连接部上的花键紧密连接。
但是,上述转向中间轴与转向管柱、转向器的连接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结构在汽车转向工作时容易产生异响问题。原因是:转向中间轴两端的万向节叉的连接螺栓都是采用法兰面是光滑平面结构的螺栓头,匹配万向节叉安装面也是光滑平面。螺栓打紧后可能出现螺栓头的光滑平面与万向节叉的安装面相对转动的情况。由于光滑平面匹配,车子长时间使用后,此处螺栓面容易滑转,产生扭矩衰减,继而产生转向异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后不易滑转、不易产生扭矩衰减以及不易产生转向异响的转向轴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转向轴组件,应用于汽车,所述汽车包括转向器和转向管柱,所述转向轴组件包括:
转向中间轴;
万向节叉,所述万向节叉连接于所述转向中间轴,且所述万向节叉包括连接孔、缺口、锁紧孔和第一表面,所述连接孔、所述缺口和所述锁紧孔相互连通,所述连接孔用于连接所述转向器或所述转向管柱;
螺栓,所述螺栓连接于所述锁紧孔,用于锁紧所述转向器或所述转向管柱,且所述螺栓具有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紧密接触,其中,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中至少有一者设有凸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凸起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二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凸起绕所述螺栓的轴向分布于所述第二表面,且各所述凸起沿所述螺栓的径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凸起绕所述螺栓的轴线呈辐射状间隔均匀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凸起的高度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凸起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一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绕所述锁紧孔的轴线呈辐射状间隔均匀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螺栓包括头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头部,所述第二表面设置于所述头部,所述连接部的外表面包覆有防松胶层。
相应地,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转向装置,该转向装置包括转向管柱、转向器和以上任一项所述的转向轴组件,所述转向轴组件与所述转向器、所述转向管柱分别连接。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和所述转向装置,所述转向装置安装于所述车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0731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山药种植施肥装置
- 下一篇:实验动物经鼻给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