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夹胶板连接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2223039670.3 | 申请日: | 2022-1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616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 发明(设计)人: | 杨树龙;杜文鑫;李志;徐云;李国林;李义华;刘颜博;王延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B62D2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培培 |
| 地址: | 315899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夹胶板 连接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夹胶板连接组件,所述夹胶板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有防错安装口;夹胶板,所述夹胶板连接有防错导向结构,所述防错导向结构的至少部分构造为非对称结构且适于插接至所述防错安装口内,且所述防错导向结构的至少部分的横截面轮廓与所述防错安装口的横截面轮廓相同。本实用新型减少人力工时的投入,不用花时间去思考防错问题,降低成本设备开发成本,后期夹具上面可以减少防错传感器使用;本实用新型产品更改简单,成本低,相比颜色更改区分,可以减少模具开发的数量降低夹块开发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生产线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夹胶板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现在焊装生产线工艺设计规划时,为了防止工人左右侧和胶块自身上件上错,产品设计防错的方案主要有:夹胶板骨架防错,左右侧防错主要通胶板上标识”L”,”R”,或者通过卡扣颜色防错;还有通过自身胶板的外形结构来防错,自身防错主要通过卡扣长方形结构。
但是自身防错通过胶板结构,由于车车身结构限制,有些位置不能设计成自身防错,譬如规则腔体里面的平面夹胶板,左右侧防错、卡扣颜色防错需要识别工时以及存在识别错误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夹胶板连接组件,更改卡子结构,保证如果不按照产品设计装配,现场无法装配;利用卡子的左右和自身非对称性进行卡口和钣金设计,工人装错装不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夹胶板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有防错安装口;夹胶板,所述夹胶板连接有防错导向结构,所述防错导向结构的至少部分构造为非对称结构且适于插接至所述防错安装口内,且所述防错导向结构的至少部分的横截面轮廓与所述防错安装口的横截面轮廓相同。
通过上述方案,在连接板上设有防错安装口,且该防错安装口为非对称结构,那么当夹胶板不论是如何拿反后,都是无法安装进连接板上的防错安装口的,比如把右侧的夹胶板给左侧的连接板上安装,那么就无法安装进去;减少人力工时的投入,不用花时间去思考防错问题,降低成本设备开发成本,后期夹具上面可以减少防错传感器使用;通过防错导向结构的至少部分横截面轮廓与防错安装口的横截面轮廓相同,使得防错导向结构匹配性的安装进对应的防错安装口内,达到安装要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胶板连接组件,所述防错安装口的横截面轮廓和所述防错导向结构的至少部分的横截面轮廓的形状均构造为L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胶板连接组件,所述防错导向结构包括导向卡子部和主体连接部,所述导向卡子部与所述主体连接部相连,所述主体连接部与所述夹胶板相连,所述导向卡子部插接至所述防错安装口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胶板连接组件,所述导向卡子部包括L形板体和两个卡接板,两个所述卡接板分别连接于所述L形板体的两侧,所述卡接板的一端与所述L形板体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L形板体间隔开且相对于所述L形板体可弹性变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胶板连接组件,所述L形板体包括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所述第一子板与所述第二子板弯折相连以构造为L形,一个所述卡接板与所述第一子板相连且朝背离所述第二子板的方向凸出设置,另一个所述卡接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子板与所述第二子板连接处且朝背离所述第一子板的方向凸出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胶板连接组件,每个所述卡接板的自由端外侧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用于在所述导向卡子部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时抵压于所述防错安装口的边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胶板连接组件,所述主体连接部上还设有反向压紧板,所述反向压紧板设在所述主体连接部的两侧且朝向远离所述主体连接部的方向延伸,所述反向压紧板适于在所述导向卡子部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时抵压于所述连接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胶板连接组件,所述防错导向结构上设有减重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0396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力电池及电池顶盖
- 下一篇:一种集成数据采集模块和微型主机的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