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天线耦合器固定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3039530.6 | 申请日: | 2022-1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90655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 发明(设计)人: | 杨瑛杰;张志君;杜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 地址: | 71008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线 耦合器 固定 装置 | ||
一种天线耦合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装置含有连接座和可伸缩固定夹具;可伸缩固定夹具的底部通过球头支撑杆与连接座的顶部活动球面连接,所述的可伸缩固定夹具由一个平板、两个侧耳板和拉紧弹簧组成,平板为中空结构,平板两侧端面设置贯通整个平板的导向槽,两个侧耳板为两个对称的L型板,两个侧耳板的横向底板分别插接在平板两端的导向槽两端,所述的拉紧弹簧镶嵌在平板的中空腔内,拉紧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侧耳板横向底板的端头,拉紧弹簧使两个侧耳板之间处于拉紧状态,两个侧耳板的纵向竖板形成天线耦合器的夹持槽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与机载天线有关的地面测试领域,具体是一种针对飞机外场地面通电试验时对不同尺寸和耦合姿态的天线耦合器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飞机在实际飞行过程中通过安装在机体上的天线来发射和接收外部射频信号,并进行解算和处理。为了将问题暴露在执行任务之前,确保飞行过程中机载设备的可靠运行,需要在地面条件下模拟外部各类射频信号环境对相关功能进行测试。在地面通电测试过程中,外部射频信号可由信号模拟器产生;此外,为确保模拟的信号可以被有效地耦合给机体上的天线,往往需要使用天线耦合器。不同机型、不同测试需求使用的天线耦合器尺寸和耦合姿态均不同,所以在地面通电测试时往往需要使用多种专用夹具或直接通过操作人员手持固定。现有技术中对天线耦合器的固定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具体为:(1)手持固定法。即通过操作人员手持天线耦合器,人为固定、调整和保持耦合位置和姿态。该方法易受人为因素影响,在测试时操作人员的晃动会造成耦合性变差,进一步带来测试误差。此外,外场地面通电测试时间较长,手持固定天线耦合器的方法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2)专用测试夹具固定法。即根据不同尺寸和耦合姿态要求,为每一种天线耦合器制作专用测试夹具。但该方法每种测试夹具仅能满足某一特定天线的使用需求,不具备良好的通用性和扩展性,造成测试成本的增加和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功能可靠、操作方便、通用性好、扩展性强的天线耦合器固定装置,能够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手持固定法测试结果易受人为因素影响、长时间通电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和专用测试夹具固定法带来的应用条件和场景单一、通用性、经济性差的问题。
一种天线耦合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装置含有连接座和可伸缩固定夹具;可伸缩固定夹具的底部通过球头支撑杆与连接座的顶部活动球面连接,所述的可伸缩固定夹具由一个平板、两个侧耳板和拉紧弹簧组成,平板为中空结构,平板两侧端面设置贯通整个平板的导向槽,两个侧耳板为两个对称的L型板,两个侧耳板的横向底板分别插接在平板两端的导向槽两端,所述的拉紧弹簧镶嵌在平板的中空腔内,拉紧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侧耳板横向底板的端头,拉紧弹簧使两个侧耳板之间处于拉紧状态,两个侧耳板的纵向竖板形成天线耦合器的夹持槽壁。
所述的天线耦合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座为圆柱体结构,其底部设置螺纹安装孔,顶部设置球形槽,左侧设置压紧螺纹孔和匹配的压紧螺栓,右侧设置U型凹槽。
所述的天线耦合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头支撑杆由球体和支撑杆组成,球体放置在连接座的球形槽内,可紧贴槽壁自由转动,球体的自由转动受连接座左侧的压紧螺栓约束。
所述的天线耦合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缩固定夹具的两侧耳的横向板之间设有两个并列的拉紧弹簧。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固定装置连接座底部设计安装螺纹孔,方便后续外接支架,提高了场景、功能的扩展性和适用性;利用拉紧弹簧回弹拉伸的方式将不同尺寸的天线耦合器和装置夹具进行固定,进而使得拆装更加方便高效;利用球体多自由度转动的特点实现天线耦合器的姿态调整;通过在固定装置右侧设计U型凹槽,可在使用后转动旋转装置的球体带动支撑杆置于凹槽内,此时可将固定夹具置于装置右侧,节省收纳空间。
以下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天线耦合器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0395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冲切成型模具
- 下一篇:一种带电作业用智能控温装置





